秦义军前后两个月时间,攻破明军大城堡、边墩、边寨,共计两百三十余座。
虽然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但缴获也是十分惊饶。
将宁夏镇黄河以北地区的缴获算上后,最为重要的粮食,一共缴获了二十四万余石。
若等到将宁夏镇黄河以北地区的地主、庄园等第彻底清扫,粮食总数有望突破三十万石。
有了这些粮食,秦义军半年之内,无需为粮草发愁,足以支撑大军休整练兵、供给战马了。
缴获的牲畜数量也不,骡驴八千余头,驮马四千余匹,战马两千六百余匹,还有缴获的牛羊共计一万三千余头。
而且,因为行军不便驱赶携带,他们还舍弃了两万余头猪羊,舍弃的鸡鸭鹅等禽类,更是不计其数。
而缴获盐、茶等物资也很多,舍弃的就更多了,折算成白银,只怕不下六七十万两。
若将之拿来与草原人换取战马,直接能将河套地区的战马,换个干干净净。
当然,这是不切实际的,秦义军可养不起那么多战马,当下也找不出那么多骑兵。
各类物资实在太多,不得不将一些不重要的、或者不必要的物资舍下。
毕竟,秦义军还要依靠板车、运粮车来附带大量的重伤员。
若大军太过臃肿,会将行军速度严重拖慢,到时反而有被明军找到突破口的危险。
另外,缴获的金银铜钱,数量也是非常庞大,仅金银折算下来,便有近三百万两。
还有珠宝玉石等宝物,价值暂时估算不出来。
到后面,都直接将铜钱当做赈济,发放给军户百姓了,实在是运不了那么多铜钱。
缴获的甲胄数量也不少,布面甲、扎甲、鱼鳞甲等甲胄,共计六千多副,棉甲、皮甲两万八千多套。
当然,这些甲胄中,有很多是常年放在武器库中的,没有得到好的保养,皮革干裂、甲叶锈蚀等,无法直接使用。
火器方面,共计缴获虎蹲炮一百零七门,佛郎机炮四十多门。
缴获的重型火炮,都直接舍弃了,但并未破坏,留给明军防备草原鞑子用。
缴获的火铳、鸟铳、鲁密铳等共计六千七百余杆,其中半数质量不过关,只能当铁料使用。
还有一窝蜂、百虎齐奔、神火飞鸦等火器,缴获数量也达到一千七百余件。
至于火药,缴获数量也很大,但在攻城战中消耗了不少。
因为,战事持续时间长,士卒疲惫,又有不的伤亡,只能加大火器的使用频率,先耗死一些敌人,或将敌人震慑住。
即便是明军边军,也没有见过如此密集的火器轰击,光听声音就足以让一些明军胆寒。
而刀枪、弓弩等冷兵器,数量更是惊人,刀枪总计三万余柄,弓弩一万两千余张,箭矢二十多万支,其余盾牌、长矛等皆是上万件。
若将舍弃的算上,数量可能要翻两倍不止。
除了以上缴获,还有不少其他缴获,如铁蒺藜、绊马索等等,数量不可计数,只尽可能的随军携带一些。
在兵员方面,收拢的各类工匠有四千多人。
其中懂火铳技艺的,有七百余人,懂火炮技艺六十几人,配备火药的工匠三十余人,其余多为铁匠、木匠等。
然后就是投降或俘虏的明军,共计八千余人,大多数都是十六至三十五岁。
只因朝廷缺粮断饷,这些明军都显得面黄肌瘦,精气神不佳。
不过,以秦义军的吃食待遇,这些人不出一个月,就能将元气补回来。
届时,在按照秦义军的训练方式操练数月,那多数都是明军边军一样的精锐之兵。
再就是自愿加入的军户、百姓、流民等人中的青壮,目前统计在册的就有两万六千多人,还有宁夏镇黄河以北的军户百姓等未统计出来。
按照嬴庆的估计,最少还会有一万到三万人,愿意加入秦义军。
嬴庆听到缴获如此丰厚,脸上因为伤亡许多将士而没表露出任何喜悦,但心里却是已经自我宽慰了许多。
除去物资和人口上的收获,等秦义军恢复元气后,军魂军心、信念信仰、战斗力、意志力等,各个方面必然都有提升。
这些可不是用金银财宝能衡量的东西,乃是一支军队真正的瑰宝!
是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的精神火种,是一支强军的根基。
而这,是嬴庆能够自我宽慰的主要原因。
乱世当中,牺牲在所难免。
他要做的,是让这些饶牺牲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而不是单纯的一将功成万骨枯……
听完缴获汇报,嬴庆立即巡视伤兵营,逐帐探视。
八千多重伤员,虽然得到了及时救治,但仍然有人情况不乐观。
按照军中医者判断,这些伤兵之中,还会有几百人活不了。
嬴庆知道,以当下这种医疗条件,能将伤亡降低到这种程度,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而这些重伤员中,大概只有一半能够重返战场,另一半即便康复,也会落下残缺,或落下病根。
一些伤兵担心自己会被就地安置,嬴庆果断做出承诺,一定将所有人带回黄龙山安置。
还对一些未成婚的将士做出承诺,保证以后亲自给他们保媒,好让他们成家生子。
下午,秦义军将阵亡将士的尸身收殓埋葬,嬴庆还为前军阵亡的一名副游将抬棺。
这副游将名黎枢,原是明军降卒,三年积功至副游将,也是秦义军目前阵亡级别最高的一名将领。
将士坟墓并没有立碑,是为了防止被人报复破坏。
所以还是按照先前之法做好标记,记录在册。
以后若是功成,自然要为这些阵亡将士立碑,到时也能有迹可循。
守岁之夜,嬴庆让伙房剥牛宰羊杀猪,又将缴获的酒水拿出,每人分得一碗。
一是犒劳,二是让众人走出伤怀,三是庆祝胜利,四则好好过个节日。
将士们虽然见惯了战场生死,但身边朝夕相处的袍泽永远离开,却也难免神伤。
相较于秦义军,杨鹤所部明军却是显得死气沉沉。
就连杨鹤在内的一众高官将领,也是垂头丧气,毫无精气神。
此刻,他们正想着要如何将延绥、宁夏的情况,汇报给朝廷。
喜欢穿越明末,我率先举起义旗请大家收藏:(m.bpxs.net)穿越明末,我率先举起义旗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