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依旧是一片繁华盛世的景象。
东市西市,人潮涌动,商贾云集。从西域来的胡商牵着骆驼,高声叫卖着香料和宝石;从江南来的船队,运来了最新鲜的丝绸和茶叶。酒楼里,书人正唾沫横飞地讲述着太子殿下在西域如何大展神威,听得满堂喝彩。
没有人知道,在这片歌舞升平之下,一股足以将一切都吞噬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城南,一处偏僻的巷子里,一家毫不起眼的杂货铺。
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汉子,走进陵铺。他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力夫,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
“掌柜的,给我来二十斤桐油,十斤硫磺。”汉子瓮声瓮气地道。
“好嘞!”掌柜的是个精瘦的老头,他一边麻利地称量货物,一边状似无意地问道:“客官,您要这么多桐油和硫磺做什么?家里要修船吗?”
“嘿嘿,俺家婆娘催得紧,屋里潮,让俺多备点料,好好刷刷家里的家具,防潮防虫。”汉-子挠了挠头,憨笑着回答。
掌柜的没再多问,收了钱,把东西包好递给了他。
汉子扛起东西,转身离去,消失在巷子深处。
在他走后不久,杂货铺斜对面的一家茶馆二楼,一个正在喝茶的书生,放下了茶杯。他从怀里掏出一个本子,用炭笔在上面飞快地记下了几个字:“城南杂货铺,桐油二十斤,硫磺十斤,去向,城西福顺车校”
类似的场景,在长安城的各个角落,同时上演。
城东的一家药铺,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买走陵里所有的硝石。理由是府上要建一个冰窖,夏用来消暑。
城西的一个铁匠铺,一个富商打扮的男子,定制了一批奇形怪状的铜管和阀门。理由是家里要建一个新式的自来水系统,学太子殿下的格物新法。
城北的一个粮油店,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拉走了整整十大桶的菜籽油。理由是城外的一个寺庙要举行法会,需要大量的灯油。
……
这些交易,单独来看,都显得那么平常,那么合情合理。买家和卖家,也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市井民。
但是,当这些零散的信息,被源源不断地汇总到百骑司的秘密据点时,一幅令人不寒而栗的画卷,便缓缓展开了。
“房相,您看。”百骑司指挥使李君羡,指着一张巨大的长安城地图,脸色无比凝重,“从三前开始,城内至少有三十七个不同的商铺,被人大量买走了各种易燃之物。桐油、硫磺、硝石、菜籽油、火油……加起来,数量已经非常惊人了。”
“买家的身份,我们也查了,五花八门,有车夫,有管家,有商人,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他们购买的理由,也都得过去。”
“但是,我们将这些物资的最终去向,标记在地图上后,发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规律。”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地图上,那些代表着物资去向的红点,虽然看似分散,但却隐隐构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而这张网络的每一个节点,都精准地坐落在长安城新建的地下排水系统的关键位置上!
“他们……他们想通过地下水网,来纵火!”长孙无忌倒吸一口凉气。
长安城的地下排水系统,是太子殿下力排众议,耗费巨资修建的。整个系统如同人体的血脉,遍布全城。一旦这里面被灌满了火油,再从几个关键点同时引燃……
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整个长安城,将会从地底下,被瞬间点燃!
“好恶毒的计策!好周密的部署!”房玄龄的后背,也冒出了一层冷汗。
他现在终于明白,太子为何要让他们“切勿妄动”了。
敌人潜伏得太深,网络铺得太大。如果他们贸然抓捕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立刻惊动整张大网。到时候,敌人狗急跳墙,哪怕只引爆其中一部分,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灾难。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异常?”房玄龄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问道。
“樱”李君羡指了指地图上的几个位置,“昨夜,城西的永乐坊和城东的平康坊,各发生了一起火灾。火势都不大,很快就被巡夜的金吾卫扑灭了。看起来,像是意外失火。”
“但我们事后勘察现场发现,起火点非常蹊-跷,不像是意外。这更像是在……试探。”
“试探?”
“是的,试探我们长安城的灭火反应速度,和巡夜卫队的布防规律。”李君羡的声音,愈发沉重。
房玄龄的目光,在地图上缓缓移动。
试探、购买、部署……敌饶计划,正在一步步地推进。他们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在动手之前,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而自己这些人,明明已经看到了猎饶陷阱,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这种感觉,让房玄龄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憋屈和无力。
“太子殿下……他到底想做什么?”长孙无忌喃喃自语,“难道他真的要等到敌人把火油都灌满了,把火把都准备好了,才动手吗?那风险也太大了!”
“不,或许……这正是太子殿下想要的。”房玄龄的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什么?”
“辅机,你还记得太子殿下在撒马尔罕,是如何对付那个巴赫拉姆的吗?”房玄龄问道。
长孙无忌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你是……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没错。”房玄龄点零头,“太子殿下的风格,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防守反击。他要的,是一网打尽,是连根拔起!他让我们‘观戏’,恐怕就是想让敌人,把所有的底牌,都亮在桌面上。他要让这条‘蛰龙’,把所有的毒牙和爪子,都伸出来。然后……一刀斩断!”
话虽如此,但房玄龄的心里,依旧没有底。
这毕竟是在长安,在大唐的心脏。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就在这时,一名百骑司的探子,又送来了一份新的情报。
“房相,我们查到了一个可疑的人物。”
“。”
“此壤号‘袁守诚’,是一名云游道士。此人精通阴阳术数,尤其擅长堪舆和水利之学。早年曾被陛下召见过,但因其言论过于惊世骇俗,被斥为妖言惑众,后来便不知所踪。”
“我们发现,最近几个月,他一直在长安城内活动。而且,他曾经去过我们地图上标记的,所有购买易燃物的商铺,以及所有物资的存放点。他每次都只是路过,或是在附近喝茶,从不与任何人交谈。但他的出现,绝非巧合。”
“袁守诚……”房玄龄念着这个名字,脑海中飞速地搜索着。
他想起来了。
贞观初年,确实有这么一个道士。此人曾向陛下进言,长安城水脉混乱,地气不畅,必有大灾。他提议,要引渭水入城,重塑长安水网,以“水龙”镇压“火煞”。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他是疯子,引渭水入城,那不是要把长安变成一片汪洋吗?李世民也觉得他胡言乱语,便将他赶出了京城。
没想到,几年之后,太子殿下竟然真的搞了一个类似的项目——地下排水系统。虽然不是直接引渭水入城,但其工程之浩大,理念之新奇,与当年袁守诚的提议,竟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而现在,这个袁守诚,又出现了。
他像一个幽灵,游走在长安城的阴影之中,串联起了一张旨在“焚城”的死亡之网。
“找到他!立刻找到他的落脚点!”房玄龄猛地站了起来。
“我们一直在跟踪他。他现在,就在城西的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房玄龄皱起了眉头。那是长安城内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人多眼杂,极难监控。
“他去那里做什么?”
“不知道。他进了寺庙后,就再也没有出来。我们的人,正死死地盯着每一个出口。”
“不好!”房玄龄脸色一变,“他不是去拜佛的!他是想利用寺庙复杂的地形,来摆脱跟踪!”
“传我命令!立刻调集人手,把大兴善寺给我围起来!记住,只许暗中包围,不要惊动任何人!一只苍蝇,也不许飞出来!”
然而,命令刚刚下达,又一个探子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声音里带着哭腔。
“房相!不好了!大兴善寺……大兴善寺后院的藏经阁,走水了!”
喜欢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请大家收藏:(m.bpxs.net)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