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微弱的手势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众人心中激起求生的涟漪。
陈子坚立刻领悟了他指向暗河的意图,嘶声下令:“快!寻找地下暗河!”
这支濒临绝境的队伍,在毒气威胁的死亡阴影下,开始了最后的挣扎。
王虎和李妞搀扶着石云,秦长官指挥残存的国军士兵在昏暗的矿洞中摸索。
岩壁渗出的水珠提示着地下水的存在,但暗河入口究竟在何处?
“这里有水流声!”风敏锐的听觉捕捉到了微弱的水流回响。
他如灵猫般窜向矿洞深处,手指抚过岩壁上的苔藓生长痕迹,这些生命指向水源的方向。
在一条狭窄的岔道尽头,他发现了裂缝中传来的潺潺水声,但洞口被坍塌的岩石堵住,仅容一人侧身通过。
“炸药!需要炸药炸开这个口子!”秦长官焦急地喊道。
石云虚弱地摇头,用气音艰难吐出几个字:“不能炸…结构不稳…全塌…”
他指向矿工留下的工具堆,那里有几把锈迹斑斑的镐和锹。
陈子坚立刻明白:“人工开挖!轮流上!”
王虎第一个抢过镐头,发疯般砸向岩石。
李妞、马健紧随其后,连受赡士兵也加入进来。
镐头与岩石碰撞的火星在黑暗中闪烁,汗水混合着血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
就在他们拼命开挖时,洞口方向传来了日军工兵的挖掘声和模糊的日语喊叫,敌人正在逼近。
历经两个时的奋力挖掘,洞口终于被扩大到一个可通行的尺寸。
然而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幽深狭窄的地下河道,河水冰冷刺骨,水流湍急,不知通向何方。
“这水有多深?能通到哪里?”秦长官望着漆黑的水道,面露难色。
风解下腰带,系上一块石头投入水中测深:“中间深度过胸,但可以蹚水而校”
他敏锐的观察力再次发挥作用,指着水面漂浮的枯枝:“水流方向指向东南,应该是流向山外。”
石云强忍剧痛,用手电筒光照向洞顶。
突然,他眼睛一亮,那里有矿工留下的旧缆绳和滑轮系统,虽然锈蚀严重,但结构尚存。
“绳索…造桥…”他简短提示。
陈子坚恍然大悟:“就像红军飞夺泸定桥那样!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旧缆绳造一条索道!”
队伍立刻行动了起来。
擅长机关之术的李妞和宋春琳仔细检查了锈蚀的滑轮系统,用随身工具进行紧急修复。
王虎和马健则将所有可用的绳索、皮带甚至撕碎的衣物编织成加固用的绳索。
“需要有人先过河固定对岸的绳索。”风平静地,已经开始在腰间系绳。
就在此时,后方传来了岩石崩塌的巨响和日军的喧哗,敌人已经突破了部分障碍,正朝他们追来。
风凭借卓越的轻功,借助岩壁的凹凸处,如猿猴般攀援而过,将对岸的固定点加固完成。
两条平行的绳索横跨暗河,一条作扶手,一条作踏脚。
“快!伤员先过!”秦长官指挥着士兵们用布料和皮革制作简易的安全带,将重伤员一个个滑向对岸。
日军工兵的声音越来越近,子弹开始射入洞穴,打在岩壁上溅起火星。
王虎举着那面裂纹斑斑的钢化玻璃盾牌挡在最前方,为渡河争取宝贵时间。
李妞和宋春琳在绳索旁协助每个渡河者保持平衡。
当大部分人员安全渡河后,石云被用担架固定好,缓缓滑向对岸。
他仰面看着洞顶,那些历经岁月却依然坚固的矿工工程,让他想起泸定桥上十三根铁链连接的不仅是两岸,更是一个民族的生路。
就在石云抵达对岸的一刻,日军终于突破了最后障碍,涌入了他们刚刚离开的洞穴。
但为时已晚,秦长官果断下令砍断绳索,截断了追兵的道路。
沿着暗河向下游行走约两里路,前方出现了微弱的光亮。
当他们钻出洞口时,发现自己已处在日军包围圈之外的一处隐蔽山谷。
清点人数,原本近百饶队伍,此刻只剩三十余人,且大多带伤。
秦长官面色沉痛,清点着损失的装备和人员。
石云躺在担架上,气息微弱但眼神清明。
他示意陈子坚靠近,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重整…再战…”
秦长官走到石云担架前,神色复杂:“赵兄弟…不,石兄弟,此次若非你与你的队员,我们早已全军覆没,这份救命之恩,秦某铭记于心。”他顿了顿,“我部会保守你们的身份,如此你可继续你们的行动。”
这一承诺意味着他们坠亡的假象依然生效,给了他难得的行动自由。
王虎一边帮石云更换伤口敷料,一边哽咽道:“云哥,你差点就…下次不能再这样拼命了!”
石云勉强扯出一个微笑,目光扫过每一个幸存队员的脸庞。
他们失去了很多,但核心力量犹存。
这次惨痛教训让他们明白了,面对山本这样的对手,不能仅靠勇气和奇袭,更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准备。
在山谷中短暂休整后,队伍必须继续转移。
风侦察发现,山本部队正在扩大搜索范围,簇不宜久留。
陈子坚展开地图,规划着下一步路线。
石云虽然无法行动,但头脑依然清晰,指出几个可能的隐蔽路线和补给点。
“我们需要新的根据地,”石云轻声,“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山本熟悉这片区域,我们必须跳出他的思维框架。”
秦长官同意这一判断:“我部将向主力靠拢,你们若需要支援,可到此处寻找我们的人。”
他递给陈子坚一个联络暗号。
分别的时刻到了。秦长官率领残部向西南方向转移,而石云队则选择向东北方的一处敌后根据地前进。
临别前,双方郑重行礼,尽管立场不同,但共同经历生死结下的情谊已难以磨灭。
抬着石云的担架在崎岖山路上缓缓前校
他还活着,队伍还在战斗,希望就还在。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这场战争远未结束,而他们已从血与火的教训中学到了宝贵一课。
世间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没有路,那就便造出一条路。
正如那些在铁索上匍匐前进的勇士,用生命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
喜欢抗战之铁血少英雄请大家收藏:(m.bpxs.net)抗战之铁血少英雄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