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牵头拟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辨证治疗试行方案(第一版)》迅速获得了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批准,并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至各定点医院和隔离观察点。
河口镇卫生院作为疫情最初爆发的“震直和中医介入的试点,更是成为了方案落实的前沿阵地。
大批所需中药材从市医药公司仓库紧急调拨到位,卫生院的中药师和志愿者们连夜分拣、配药,确保每个符合指征的患者都能及时用上中药。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服用中药一至两日后,大部分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发热峰值开始下降,发热间隔时间延长,那种令人极度不适的周身酸重、胸脘痞闷感明显减轻,食欲有所恢复。
虽然病毒转阴尚需时间,但患者的痛苦程度大大降低,病情向重症发展的势头似乎被有效地遏制住了。
更重要的是,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的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振!从最初的恐慌、怀疑,到现在的积极配合、交口称赞,中药大锅前甚至排起了队。
“张医生,你们这药真管用!吃了身上就松快了!”
“比那退烧药顶事,退了还不反复!”
“早知道中医这么厉害,早该请你们来!”
听到这些反馈,张景和专家组的成员们倍感欣慰,但肩上的压力丝毫未减。治疗已发病例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如何阻止疫情进一步蔓延,保护更多尚未感染的健康人群,成为了摆在面前更紧迫的课题。
“必须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在市指挥部召开的多部门联席会议上,疾控中心的负责人敲着桌子强调,
“目前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还未完全明确,但存在明显的社区传播迹象!我们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降低人群的易感性!”
所有饶目光,再次投向了中医专家组的席位。
杨主任用眼神示意张景。张景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经过连日来的实战锤炼,他在这种场合下已经沉稳了许多。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他声音清晰,“基于我们对本次疫病‘湿热疫戾’性质的认识,以及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我们专家组认为,可以拟定一个面向特定高风险人群的预防性中药方案。”
会场一阵轻微的骚动。预防?用中药?这能行吗?
张景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中医的预防,并非直接杀死病毒,而是通过调整人体的内环境,增强正气(免疫力),改善体质状态,使得‘邪不可干’,或者即使感染,也能表现为轻症。”
他打开准备好的ppt,展示思路:“本次疫病,湿邪为患是关键。本地区近期气候潮湿闷热,居民又多喜食肥甘厚味,体内易有湿气内蕴。这就为疫戾之气的侵袭提供了‘土壤’。”
“因此,预防的思路在于:健脾祛湿,辟秽化浊,轻清透邪。目的是减少体内的湿浊,保持气机通畅,使邪气无隙可乘。”
他提出了一个以经典名方“玉屏风散”合“藿朴夏苓汤”化裁而来的预防基础方:
黄芪:益气固表,提高卫外功能。
白术、茯苓:健脾燥湿,杜生痰之源。
藿香、佩兰:芳香化浊,辟秽和郑
厚朴:行气燥湿,畅中焦之气。
金银花、芦根:轻清宣透,微兼清热。
甘草:调和诸药。
“此方药性相对平和,不偏寒不偏热,以健脾化湿、芳香辟秽为主,兼顾扶正与祛邪。”张景阐述道,
“建议重点用于一线医护人员、疾控流调人员、社区工作者等高风险暴露人群,以及隔离点内的密切接触者。可以代煎成袋装汤剂,每人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三至五。”
会场内展开了激烈讨论。有支持者,认为中医预防理念悠久,且当前没有特效预防药,值得一试;也有反对者,担心增加不必要的用药负担,甚至引起不良反应。
最终,指挥部的领导拍板:“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策。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中医预防方案可以作为一项补充措施,在自愿基础上,先行在河口镇高风险人群中范围试用!有效果再扩大范围。”
试点再次启动。一袋袋深褐色的“防疫汤剂”被送到了河口镇医护人员、警察、志愿者以及密切接触者的手郑
张景和专家组的电话成了热线,不断有人咨询:“这药所有人都能喝吗?”“有点拉肚子正常吗?”“味道太苦能不能加糖?”
他们不厌其烦地解答:体质特殊(如孕妇、严重基础病患者)需咨询医生;轻微腹泻可能是湿邪外排的反应;不建议加糖以免助湿……
几后,初步的反馈数据开始汇总。服用预防方的人群中,新增感染率似乎出现了下降趋势!
尤其是那些任务繁重、暴露风险极高的医护人员,感染比例显着低于预期!而且,即使个别被感染的人员,其症状也大多较轻,病程较短。
虽然这还只是初步的观察数据,存在多种影响因素,无法做出绝对肯定的结论,但积极的信号已经足够令人振奋!
市指挥部迅速决定:扩大预防性中药的发放范围,覆盖全市所有一线抗疫人员以及已出现病例社区的重点人群!
一时间,全市的中药煎药能力迎来了极限挑战。多家中药企业开足马力,二十四时不间断煎煮,一辆辆满载着“防疫汤剂”的运输车驶向各个定点单位和社区。
空气中,仿佛都飘散着一股淡淡的、带着希望的药香。
张景站在河口镇卫生院的院子里,看着志愿者们忙碌地分发热气腾腾的药包,看着那些接过药包的人们脸上露出的安心神情,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碗普适的“防疫汤剂”,或许不能百分之百地阻挡病毒,但它承载着中医千年来的智慧与慈悲,传递着一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信念和守护。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中医从未缺席。
而他,张景,很荣幸能成为这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的践行者和传递者之一。
喜欢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请大家收藏:(m.bpxs.net)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