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定南府一处书院内。
身穿儒士青衫的面相俊秀的年轻儒生突然开口问道:“诸位同窗,我等苦读诗书十余载,所为何”?
旁边一个浓眉大眼的儒生问道:“致远兄此话何意”?
面相俊秀的年轻儒生慷慨激昂的道:“我辈书生当怀报国之志,所读诗书也需用到实处,治国安民我辈当仁不让。
可我等苦读十余载,到头来又能做些什么”?
面相俊秀的年轻儒生目光扫过学堂内的一众同窗,眼神中闪过失落之色,满是无奈的轻轻摇了摇头。
继续道:“什么都不做不了!只因我等出身寒微,就连考取功名谋个一官半职都是奢望。
刘某苦读十八载,自问有几分学识,可我屡次参加科举,最终也只能考个秀才回来!
有了举人功名才能有点希望出仕做官,可我这一破秀才又有何用”!
学堂内的其他人听闻此言跟着一起沉默了下来,他们人人身上都有秀才功名,在普通百姓眼中已经是了不得的大成就了。
可在他们这些儒生心里,自己就是一个心怀大抱负,却又报国无门的失败者。
他们每次都是抱着万一的希望屡次参加科举,又毫无意外的屡次落榜,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从最初的激情洋溢,到现在的古波不惊。
科举磨灭了他们的志向,也磨灭了他们对大离皇朝的期望。
面相俊秀的年轻儒生像是在自言自语道:“我等出身寒微,在那些大人物眼中不过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装饰物,用完了随手一扔,就再无半点用处。
若论学识,我自认为不比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举人差上半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凭什么他们能中举,而我等却只能被弃之如敝?就因为我们出身低微,所以不堪大用?
有句话得好,一等人出将入相,二等人科举做官,三等人花钱买官。
我们这些四等人却只能摇尾乞怜,期望能谋个文书之值”。
面相俊秀的年轻儒生目光,再次扫过学堂内的一众同窗,握紧拳头用力捶了捶桌子道:“不对,这一切都不对,大错特错!
我等学识不差,德行无损,凭什么不能中举,不能考得进士,不能入朝为官,不能出将入相?
就因为我们出身寒微,所以一辈子就得被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踩在脚下”?
学堂内一众儒生也忍不住握紧拳头,眼睛里满是不忿、不甘,以及深深的绝望。
面相俊秀的年轻儒生突然抬手向南一指,继续道:“那边,青州,他们不看出身高低,不问年龄大,只问学识。
只要学识高,德行无损,就能被选拔出来做官,可以让我等一展雄心抱负。
我刘闻道今日就是来跟诸位同窗告别的,我要去青州了,诸位同窗可有人愿与我同往”?
浓眉大眼的儒生面露难色,摇头道:“致远兄所言,我甚是赞同,每每想起如今际遇,心里便郁郁难平。
然而青州之地现如今兵荒马乱,林血魔又残暴不仁,嗜杀成性。
若是我等贸然前去,无异于羊入虎口,那青州绝非善地啊”!
“哼”!
刘闻道冷哼一声摇头道:“百姓愚昧,容易被人蛊惑。我等饱读诗书,知史知事亦知人,难道还看不清这其中奥妙?
林血魔日啖百名孩童的事也能传出来,谁看见了?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若是林血魔真的日啖百名孩童,也真有人看见了,那么那个看到这个秘密的人,还能活着把这消息传出来吗?
林血魔若是真的嗜杀成性,他会让看到自己秘密的人,活着四处散播谣言,败坏他的声名”?
刘闻道的话,让学堂内的一众儒生再次陷入沉思之郑
刘闻道继续道:“诸位同窗有所不知,在下表哥乃是青州通州府人士,现在青州到底是什么情况,他比我等更加清楚。
林血魔并非众人口中所传的那种嗜杀成性残暴不仁的十恶不赦之徒,相反,他在青州百姓口中,有着活青的美名。
同时他在青州专门设置了招贤楼,广纳下贤才。在青州做官不问出身高低,不问年龄大,只看学识和德校
我表哥不过是一秀才,屡次参加科举屡次落榜,现如今却是通州府通判,正六品官职。
昨他让人给我送来了一封书信,邀请我前往青州招贤楼参加招贤科举……”。
话间,刘闻道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顺手递给旁边浓眉大眼的儒生。
浓眉大眼的儒生急忙接过去,快速打开信封,飞快的浏览着里面的内容,越看他的脸色就越激动。
嘴里忍不住嚷嚷道:“是真的,致远兄的都是真的,你们看书信落款处还有通判官印印章,做不得假”!
“真的,快给我看看”!
“快快快,拿过来让我们也看一眼”。
“放桌上,放桌上,快点放桌上,摊开来大家一起看”。
浓眉大眼的儒生急忙把手中书信摊在身前的桌子上,让学堂里的一众儒生一起观看。
当众人看到书信上的通判官印印章后,立刻确定了这等书信的价值,而后才看向书信内容。
书信内容很简单,大致如下:
兄善思书致致远贤弟座前。
见信如晤。迩维 起居安吉,学业精进,为颂为慰。
兄善思虽一介秀才,却有幸通过招贤楼考察,现已出任通州府通判,考察期一年。
若是为兄为官清廉、治理百姓有方,可在此经营五年,五年后另调他处任职。
兄初次担此重任,心中惴惴不安,上恐负侯爷所望,下恐不能安民。
兄知贤弟之学识,更甚于为兄,故请贤弟来我通州府,参与招贤楼考察。
贤弟若能通过招贤楼考察,必能获得一官半职,品级必然不下于为兄。
到时你我兄弟二人一同为官,相互扶持,必能做出一番大成绩。
兄在通州为官日久,所见所闻皆了然于心,自知侯爷绝非偏安一地之人。
胸有雄才伟略者,岂会郁郁久居人下!
值此千载难逢的风云际会之际,为兄自是不愿贤弟错失如此良机,翘首以盼贤弟能早日到来。
贤弟若得风云,他日出将入相未尝不可。
若是贤弟有同窗可造之材,不妨一并带来,兄在此翘首以盼!
……
学堂内的一众儒生看完书信后久久不语,都在沉思斟酌其中得失。
过了许久,突然有人开口问道:“致远兄,何时动身”?
喜欢出身寒微与天争命请大家收藏:(m.bpxs.net)出身寒微与天争命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