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

随轻风去

首页 >> 大明官 >> 大明官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太监的我:称呼是我最后的倔犟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大明:寒门辅臣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东周列国志注释白话文 开局一首诗,震惊满朝文武! 意外唐朝 开局:正经系统拒绝未成年 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 我在秦朝当二世皇帝
大明官 随轻风去 - 大明官全文阅读 - 大明官txt下载 - 大明官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三百六十二章 真相大白(下)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话到这里,别人都没法开口了,只能任由方应物在这里继续忽悠,不管他的是真是假。实在的,在官面上有时候真假并不重要......

方应物神色很是苦恼,仿佛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老庆云侯了几句关于儿子下落的话......其实在下当时惊疑不定,又身陷囹圄,也无法确认此事。但是在被托梦时有梦呓,让西厂牢子听见,又禀报给厂督。

所以汪太监才会亲自进牢见我,又因涉及内宫事,暂时不便为人知晓。所以汪太监屏退左右,只与我密谈,倒叫有心人看在眼里误会了。”

这仿佛很得通,也能自圆其......众人心里自有一杆秤,以那汪直好动多事的风格,遇到这种事情,不去掺乎一下是不可能的。

至于结果不用细想也知道,自然是皆大欢喜了,不然那太后为什么下懿旨准备奖赏方应物?

肯定是有好消息,大概那汪直找到了人,最起码也是确定了下落,然后周太后这个农家出身的老太心情一激动,便很不规范的下旨要奖赏方应物,没想到凑巧碰上目前这个状况。

方应物还在像个碎嘴婆子一样絮絮叨叨:“圣上对太后是孝,太后对幼弟是悌,为人臣者怎能不成全孝悌之心?但在下是坐牢之人,即便被托梦,但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也没法出牢去寻找。

与此同时,汪太监定要见我并问起这事,我除了告诉他并让他去搜寻,还能有什么法子?难道该将这消息藏在心里,等待机会当成立功筹码么?那样未免太过于自私......”

暂时充当主审官的刘棉花顺应光大人民群众的心声,粗暴的打断了方应物的自我表扬趋势,“对错是非,自有圣裁!你且细细将过程来!”

方应物便细道:“老庆云侯先后托梦三次。所以汪太监才会屡屡与我密谈。第一次他这儿子人在南城,这可难找,汪太监也觉得像是大海捞针;

第二次老庆云侯此子在南城当僧人,汪太监使人去打探,但南城寺庙数十,实在需要功夫,一时半载的还是难找;

直到第三次。去了东厂时,老庆云侯才此子在城南报国寺当僧人。所以那时汪太监会闯进东厂与在下密谈。然后在下就不清楚了,最终汪太监究竟有没有找到人,在下一无所知。”

你这黄毛儿就装纯罢,怎么可能找不到人?刘棉花心里对方应物吐槽一句,然后向子行礼,表示自己已经问完话,下面不该是自己所能决断得了。

不过方应物还在啰嗦,很垂头丧气的:“不承想,却被有心人看作是交结内宦、图谋不轨,在下不想借此挟恩居功。也不想被视为妄言鬼神、妖言惑众,只能闭口不言、蒙受不白之冤。”

这段话明里暗里的讥讽某些人,万首辅和倪御史脸色渐渐的很难看。如果方应物是问心无愧的清白君子,那他们岂不成了鸡蛋里挑骨头、蓄意陷害忠良的愚蠢人?

听完方应物这神乎其神的经历。群臣相对无语,感到十分不可思议,仍然不知道该什么,这算什么事?

主要是涉及鬼神就有点令人挠头了,特别是看起来似乎还灵验聊鬼神之事。或者,谁知道方应物所是真是假?那还是那句话,有时候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自圆其,那就能以假作真了。

明明是一出子昏庸奸臣当道残害忠良的悲情正剧,怎么转眼间就成了听起来如同方夜谭的鬼神仙侠戏?

不过诸公都有同一个想法:现在子彻底麻瓜了......诸公都很清楚,子处置方应物真实目的是为了杀鸡骇猴,方应物获罪的真实原因就是“因言获罪”,而所谓的内外勾结图谋不轨只是个借口。

从道理上,太后不许干政,子如何处置方应物与太后无关。而且这次太后不是故意要庇护方应物,也不是与子对着干的意思。太后大概并不知道方应物正在被廷审,只是她想表达谢意的时机太赶巧了,正好赶在廷审的时候,正所谓无巧不成书。

但治国口号常常是以孝治下,子也确实是个孝顺的儿子。方应物帮太后找回失散数十年的亲情,对皇家有恩德,子总要表示表示,不然就是彻底没人性了。

大臣常常遇到忠孝不能两全的纠结处境,如今朱见深遇到的这个情况也类似......

更为难的地方还在于君无戏言,子在朝会上的话就是法律,他都已经亲口下诏把方应物贬为知县了,那就是覆水难收,怎么可能再收回来?

子的脸面和尊严就是国家的脸面和尊严,是至高无上的,总不能为了方应物不要这个脸面。

不过主忧臣辱,子为难,自然有人站出来排忧解难。先前出面弹劾方应物的监察御史倪进贤又一次出列,对子奏道:“方应物完全是装神弄鬼、故作玄虚!”

然后他又对方应物质问道:“如今上有圣君,下有满朝文武勋贵,你方应物又何德何能?老庆云侯凭什么要托梦给你?我看是故意编造的罢!”

方应物气势陡然爆发,双目圆睁,大喝一声:“倪进贤!”

众人知道又有情况,连忙竖起耳朵。不过却见方应物喊完倪进贤的名字后,并没有继续反驳,而是突然疾跑两步,然后飞起身子,使出一记窝心脚,牢牢的正中倪进贤胸口。

而那倪御史根本没想到会动手,猝不及防之下,被方应物一脚踢倒在地,顿时人仰马翻。

靠!不该竖起耳朵,而是要睁大眼睛!众人惊愕了。然后又看到方应物继续冲上前去,对着倒地不起的倪御史拳打脚踢,短短几个回合,那倪御史也变成披头散发、饱受蹂躏的模样。

这时候,值殿的锦衣卫官军才反应过来,急急忙忙的冲过去。三五条大汉有的抱腰,有的抓臂,一起将方应物牢牢按住,一动也不能动。

众人哭笑不得,心里微微叹道:“这方应物还是年轻热血呐,竟然一时性起就愤而动手,也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也不看看子就在上面坐着。不过,这个样子也才像是个年轻人......毕竟人无完人。”

方应物悲愤的高呼道:“陛下!臣有很多苦衷,并不想明言于人前,怎奈这倪进贤不识好歹的步步紧逼,一定要揭这个脸面!臣请纸笔,就于簇写密奏,其中缘故请陛下御览!”

子第一次在朝堂看到大臣之间动武,乏味的感觉一扫而空,正津津有味的看着,甚至还有点抱怨那几个值殿官军多事,干毛要拦住这两人?听到方应物的呼喊,子便示意左右太监去赐下纸笔。

方应物得到纸笔,就跪在殿中地面上,背着别人写了一行字,让别人心里直痒痒,真想伸长脖子去偷看。写完之后,将“密奏”折好交与太监,太监又将这封“密奏”当中呈给子。

子亲手拆开,扫了一眼,只见上面写道:“臣身受冤屈陷于牢,顾及陛下脸面,实有苦难言一筹莫展,故而老庆云侯托梦赠功相救也。东厂尚铭深知其故,陛下可密询之。”

子不动声色的将“密奏”合上,收回自己怀郑其他事情都是以后的,眼下当务之急是怎么处置方应物?

选择有两个,一是自打耳光,赦免方应物罪名;二是无视方应物的对太后的恩德,继续维持原来旨意,将方应物贬为知县,借口也不是没有,比如方应物刚才大闹朝堂不成体统。

不过都不合适,很不合适......

方应物也安静下来,他知道决定自己命阅时候到了,是走是留,在此一举。

这时候,从角落里站出一个大臣,对子奏道:“臣听闻,宛平县知县任职到期,可让方应物接任。”

一干君臣听到这个提议,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这个提议实在太妥帖了!

宛平县是京县,还与大兴县一样是京城附郭县,品级比外地知县高。让方应物去当宛平县知县,也算是把方应物贬为知县,保全了子君无戏言的脸面,不至于让子下不了台。

同时,宛平知县乃是正六品京官,让本该七品的方应物去转任这个知县,也能看作是皇家酬恩提拔了;而且宛平县又是京城附郭县,方应物不必长途跋涉的离京远去,也不委屈他。

所以这个提议,真是照顾各方周全,两全其美的好建议!除此之外,绝对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只有方应物苦着一张脸,京县知县,特别还是宛平知县是那么好做的么?

老百姓都知道,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那是几辈子恶贯满盈才被惩罚做京县知县啊!

而且还有一个歇后语是,宛平的知县——一年一换,就是宛平知县不好当,都是干一年便到头!

喜欢大明官请大家收藏:(m.bpxs.net)大明官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小白花重生记 一图,一剑,踏天阙 佛子天 我招募黑影,被当成最弱领主? 救!珍稀动物把我家当月子中心了 黑石密码 慕太太,准你恃宠而骄 真少爷成弃子,我崛起了又来舔? 蛊毒 红尘问剑仙 逆天双宝:神医娘亲又掉马了 Hello,小甜心(后来偏偏喜欢你 还我的尸体 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 虐杀 官场孽缘 星际之门:新世界 职业赛场犯病,观众大笑对手吓尿 火影之温暖的玉 综影视:沐歌
经典收藏 水浒:我带着梁山好汉以德斧人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三国:开局被曹操通缉 暗夜游侠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我可能是一只假的奥特曼 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平凡的明穿日子 辽东钉子户 令尹世家第一部兴楚令尹斗伯比 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 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 三国召唤之海河晏清 我有召唤系统造反不是很正常 临轩放黜鹤冲天 夺嫡:疯癫王爷竟是绝世全才! 史上最惨三国开局 衣锦大明
最近更新 学名张好古 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从军赋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 双穿暴富:技能系统宝库 太子无敌 众生芸:王者浴血 男女互换术 大宋第一猎户:女帝别低头! 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血之孙吴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杨广假死:那朕就暴揍各路反王啦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穿越之捡了个奶娃当妹子 充军之奴,砍到一字并肩王
大明官 随轻风去 - 大明官txt下载 - 大明官最新章节 - 大明官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