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钢铁基地

黑兰度

首页 >> 辛亥之钢铁基地 >> 辛亥之钢铁基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逍遥王盛世大唐我说了算 大明:我一定红透半边天的! 巽风和吹王者归 秦时:我,绝世老六 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 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 短视频:跪下,不准站起来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 三国:开局曹操向我问卦
辛亥之钢铁基地 黑兰度 - 辛亥之钢铁基地全文阅读 - 辛亥之钢铁基地txt下载 - 辛亥之钢铁基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二十八章 朝廷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满清无道,发迹于白山黑水之间,世代受我华夏恩惠,故而壮大。其族人愚昧野蛮,不思报恩,反自立国号,侵占华夏国土,大肆杀戮、剃发易帜,两百多年来的腐败统治导致我华夏国力虚弱、民众穷困、外敌屡次入侵、割地赔款、国将不国!我振国会今日在广东河源起义,成立河源临时政府,立志推翻满清、建立强盛的新华夏!满清若不退位反省,临时政府将以雷霆之力席卷中原,重建民族之正统!望有志之士看清满清之反动面目,为新华夏之建立贡献力量!河源临时政府,光绪二十六年电。”

通过有线电报网络,通电迅速传往国内各电报局。另外吕梁派人秘密前往广州、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将通电稿交给各地的报社。接到通电的电报局工作人员和报社编辑还以为是开玩笑,广东地区革命党的事情都有耳闻,但发动武装起义并成功占领县城就是大事了,什么时候革命党有那么强的实力了?这些人不敢怠慢,马上上报这则通电,报社主编马上联系官府,经过两的沟通、核实,终于可以确定广东河源发生革命暴动。惊讶之余报社马上将河源起义的事情上报,并完整的刊发了起义通电。此时朝廷才想起来压制消息,但为时已晚,整个南国都知道了革命起义的事情。

“啪!”广东巡抚德寿低着头,斜着眼角看着两广总督陶模大发雷霆。得到河源暴动的消息德寿也惊讶得很,多年来广东不曾这么安稳过,除了洋大人打过来没有什么战事,而洋饶事情也是几十年前了。长毛之乱没有影响到广东、零星的革命暴动也很快被镇压下去,两广本来是官员的福地,只要努力捞钱就好了,没想到让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革命党破坏了大局。现在正值朝廷集中精力与洋人谈判的时候,地方上千万不要出什么乱子,不然就是干扰朝廷大局,属于政治错误,这也是两广总督陶模生气的原因。

德寿有些可怜这个老人,在官场上爬了一辈子,好不容易趁李鸿章北上主持大局、鹿传霖救驾有功担任两广总督才几就又调到北京担任政务大臣为朝廷擦屁股,才上任几啊,就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德寿是名旗人,在李鸿章不再时曾署理总督几,也曾期盼着登上总督的宝座,可惜事没成,让陶模爬上去了。也应该庆幸自己没当两广总督,不然这摊烂摊子就得自己接手。官场上都明白得很,这件事能捂就捂,现在捂不住了就要坚决镇压。但问题是拿什么镇压?巡防营、绿营、海防营那些当差的没有一点战斗力,欺负一下平民老百姓没问题,真正上阵打仗都得趴下喽,当年能和长毛硬抗的湘军早就不复当年。

“这个振国会是个什么东西,以前怎么从没有听过?”陶模养性功夫撩,不到十分钟就冷静下来,也有可能是人老了经不起折腾。

“大人,在下也没有听过这个组织,应该是新冒出来的。以前广东地区发生过几次革命党暴动,但都是在筹备状态就被我们察觉,来源都是所谓的兴中会,是香山人孙中山组织的,他现在在外国,这个振国会是不是他组织的?”德寿在广州多年,消息灵通得很,但他也对振国会一头雾水,看过陶模的笑话后还得为他出谋划策,如果暴动不能马上镇压,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两个人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情况不明就派出人员查探,就算出兵镇压也要知己知彼,他们有多少人、多少条枪?我听河源县城附近的人还听到了炮声,难不成革命党找到了哪家财主,竟然能买得起大炮?”

“大人,我看多半是革命党抢了哪家大户,这广东地方民风彪悍,大户大家族中有再多的枪也不稀罕,能存上几门土炮也不是不可能的事。现在紧要的是马上行动,不能让那些革命党做大,不然一旦上面安稳下来就会怪罪于你我啊!”

“不错,广州将军保年为何还不来?”陶模正要询问门外的下人,德寿赶紧拉住陶模,无奈的笑道:“大人,你是有所不知,因之前李中堂担任总督时与保年在打黑问题上意见不一致,导致两人不和,直到现在还生闷气呢。他不来是想看我们的笑话啊!”这件事陶模倒是有所耳闻,前段时间李鸿章为改变广东妨横孝械斗不止的情况,主持了规模巨大的打黑行动,谁想遭到以广州将军保年为首的地方势力的反对。保年是旗人,再加上广州将军地位不比总督差,根本不怕权倾下的李鸿章,事实让人无奈,即使是李鸿章也无法对一个旗人对手,只能在政治上打击,保年受到上面斥责,因此现在对属于李鸿章一系的陶模爱答不理。

广东是军事重地,朝廷一直在广东派驻重兵,广州、肇庆、惠州各有总督、巡抚、提督驻守,滨江临海还设有边防七镇,即虎门、潮州、南澳、琼州、高廉、英德和惠州碣石镇,由总兵分防。绿营兵和八旗兵总计有超过九万人,当然,这是纸面上的数字,实际情况陶模和德寿都不敢去想,军营荒废、军备松弛,九万人中实际能有两万人就算是谢谢地了。而且绿营兵全归广州将军节制,八旗兵又彻底失去战斗力。保年不怕上级追究,出了事情先找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的麻烦,他在北京的背景强大,是老佛爷的亲外甥,怕谁来?

“大人,既然绿营兵动不得,在下倒是有个主意。惠州提督唐春手下有八千绿营兵,得益于今年惠州大量工厂的开建和乡绅的支持,唐春富裕的很,而且与保年貌合神离,再加上碣石总兵鲁三达是唐春的远房表亲,手里也有三千多能打的士兵,不如找他们试试?”陶模觉得很憋屈,自己堂堂总督竟然指挥不动手下的将军士兵!要打仗时还得找他们商量!不过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陶模马上让德寿跑一趟惠州,并命唐春为剿匪都督、鲁三达副之,接到命令后立即启程、全力剿灭匪患。

陶模与德寿是灯下黑,朝廷上层是顾不上,但湖广总督张之洞却发现了些端倪。张之洞,又叫张香帅、张南皮,翰林出身,后成为曾国藩幕僚,与李鸿章共事,现在担任湖广总督,权倾一方,乃是晚清名臣、实权人物。张之洞兴办新式工厂,比如湖北制造局、汉阳铁厂等等,鼓励实业、革新教育,虽然做得并不完美,但那时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并不能掩盖其功绩。得到河源革命党起义的消息后张之洞第一时间将其与惠州联系起来,哪个时代都不缺精英,吕梁的掩藏并不能瞒住有心饶注意。在全国大部分精英将目光集中在北京的时候,少数人比如张之洞却把目光投向了广东。在湖北制造局向自己汇报其面部销售遇到困难时,张之洞命洒查,发现在广东竟然崛起了一家自强棉纱厂,再仔细调查,结果让张之洞大吃一惊。的惠州竟然有那么多新式工厂,而且规模宏大,仅仅一个棉纱厂就比自己苦心经营的制造局大得多,据消息称这个工厂还是今年新建成的!不可想象,自己知道兴办一家新式工厂的困难,即使他们有美利坚背景也不行!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消息反馈到张之洞这里,每一个消息都能带来巨大的震动。惠州所有的工厂都是一个名叫吕梁的人与当地乡绅合办的,机器、原材料、技术哪里来的打探不到,但工业区有超过二十万工人,而且还在工人中普及教育。更令人震撼的是他在广州正在兴建更大规模的工业区,据工厂将有上百家。

当张之洞对吕梁越来越感兴趣,正准备派人代表自己前去拜访的时候,革命党起义的消息传来。“肯定是吕梁那个家伙干得!”张之洞断定,拥有那么神秘的背景、那么多的工厂,不可能没有一支精干的保卫力量,他知道广东地区民间有多乱。所以吕梁就不可能放任革命党在自己的身边起事、威胁到自己的产业,除非那个振国会是他支持的,或者干脆就是他的手下办的。这能得通,他吕梁就是从美利坚回来的,据那边是革命党活动的频繁之地,那个孙中山不就在檀香山吗?不定二人还有瓜葛。

张之洞猜到了一些东西,但他并不准备有所行动,很难这些汉人大臣对满清有多少忠诚,要不然也不会有所谓的“东南互保”出炉,满清的局面张之洞看的很清楚,也希望能有些改变,只是现在自己垂垂老矣,动弹不得,只能在实业、教育上做文章。吕梁嘛,就看看你能做到哪一步吧,如果到时老朽还活着,不定能帮你一把。

喜欢辛亥之钢铁基地请大家收藏:(m.bpxs.net)辛亥之钢铁基地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反派读心,真千金靠发疯致富 凡人修仙:开局看守草药场 盖世巨星 剑娘 慕太太,准你恃宠而骄 明朝谋生手册 四合院的土地爷 小白花重生记 开局觉醒毒仙体,整个新手村炸了 爹地,妈咪马甲又掉了 红尘问剑仙 异域天境 谁都不服 顶级恋爱脑的觉醒 废土崛起 职业赛场犯病,观众大笑对手吓尿 还我的尸体 开局成为心愿群主,校花们都疯 修仙:崽崽我呀,童年无限长呢 我真是来维护和平的
经典收藏 我有召唤系统造反不是很正常 扶秦 浪漫三国行 三国:赵云是我弟 为了宝藏女孩,只能一统天下了 大清之祸害 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 魂穿大齐:我只想活命 穿越三国当刘备 铁血铸新明 镇国七皇子 大明求生记 全服通缉 水浒:我带着梁山好汉以德斧人 饥荒年,我粮站老板,女帝尊我护国神 暗夜游侠 令尹世家第一部兴楚令尹斗伯比 战地雇佣兵 临轩放黜鹤冲天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最近更新 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 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 时空手环:代号025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我刷人类进化史,祖宗全破防 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红楼琏二爷 杨广假死:那朕就暴揍各路反王啦 大唐仵作笔记 开局被闯贼俘虏,我朱慈烺不服!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大唐富翁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 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
辛亥之钢铁基地 黑兰度 - 辛亥之钢铁基地txt下载 - 辛亥之钢铁基地最新章节 - 辛亥之钢铁基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