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首页 >> 大明求生记 >> 大明求生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 皇后的贴身侍卫 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 东周列国志注释白话文 意外唐朝 谋动三国 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 南明义军 三国:开局曹操向我问卦 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 大明求生记全文阅读 - 大明求生记txt下载 - 大明求生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三百十章 成化终弘治起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十三日,皇帝朱见深突然又一次病倒卧床不起。过后有内廷传出消息告诉文武大臣,是因为腹泻导致身体虚弱,需要调理几。群臣对此也并未在意,毕竟皇帝陛下自失去万贵妃后,无心朝政,加上原本口吃的毛病,身体一直欠佳,这一次偶尔染疾,也属正常。

正因为无心朝政,考虑到朝政不可久废,让文武百官每日到文华殿朝见皇太子,让皇太子代政,可是这一次,病情反反复复连续八,让人没想到的是,皇帝在二十一日突然“大渐”,也就是病危。

在这里首先要插入一个只有穿越者才能明白的“事件”,是事件,就是站在时间历史的高度,回看历代大明皇帝的“命格”,首先要从一部书起。

在明孝宗弘治年间,朝廷组织人手编纂了一部大型综合性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彩色本草图谱。这样一本巨着在完工之后,竟然被藏于宫中,始终未能传世。直到近两百年后,才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在内库中被发现。

这本煌煌巨着之所以一经完工就被束之高阁,关键原因在于其修纂官、太医院院判刘文泰犯下了误诊害死当朝皇帝孝宗朱佑樘的重罪。实际上不单单是朱佑樘,其父宪宗朱见深之死,也和刘文泰有着密切的联系。

朱见深十四日不适,十七日的时候朱见深告诉群臣自己病情已经好转,到二十一日突然“大渐”,其中跟太医院掌院事、通政使刘文泰有着关联,到了大明万历时着名史学家沈德符所着的《万历野获编》中,太医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就是废物一般的存在。“京师向有谚语云:“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盖讥名实之不称也。”

明朝总共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寿命最长的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足足有七十一年。然后是朱棣,寿命也有六十五年。然而,从明朝的中后期开始,大约也就是从朱棣开始,接下来皇帝的寿命都没有超过朱棣和朱元璋的。尤其是朱由校,只活了二十三年就崩逝了。

终年41岁的朱见深,在成化十一年的时候就感叹自己“老将至而无子”,但是那个时候朱见深只不过28岁,可见当时朱见深的身体之差。也就是皇帝的这一支出现了问题,而这一支的起点正是朱棣。

从朱棣开始看一看,除去早夭的朱高爔以及谋反被杀的朱高煦,朱棣只有朱高炽和朱高燧两个儿子。再看朱高炽的子嗣,也就是朱棣的孙子辈,总共就只有十个,十子朱瞻埏15岁就去世,其余九个中有四个连后代都没有,这样也就剩下了四个有子嗣的藩王。而成为皇帝的朱瞻基也只有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个儿子。一直到明孝宗朱佑樘,也只有两个儿子,还一个早夭,只剩下一个独苗朱厚照。

当然,这并不是朱棣抢了侄子皇位的报应,而是朱棣自身的健康就有问题。要知道,朱棣是在北征回师的途中突然暴病而亡的。那么是什么病呢?也许朱棣的病就是后人推测的高血压、心脑血管之类的遗传病。而当时落后的医学技术肯定是测量不出朱棣真正的病情的,这样的遗传病也就一代一代传下去,导致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寿命都偏短。

在朱佑樘登基后,礼科给事中韩重上疏,指出太医院掌院事、通政使刘文泰“投剂乖方,致殒宪宗”。希望皇帝陛下能将其”明正典刑“。换句话,宪宗之死,根源在于庸医误诊。但是最终朱佑樘只是将刘文泰降为太医院院判,朱佑樘万万也想不到,自己会在十八年后同样死在刘文泰的手上。

一场因感冒引起的驾崩,朱佑樘染病的时间是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四月二十九日。次日五月初一日,孝宗依然没有视朝,礼部尚书张昇等人赴左顺门问安。明代的左顺门就是今日故宫中的协和门,位于紫禁城外朝中路、太和门东侧廊庑正郑当时孝宗对于病情还比较乐观,回复群臣:“朕体调理渐痊可”。并且让群臣安心办事。

但是接下来从五月初二日到初五日,连续四皇帝仍然没有视朝。随即在五月初六日孝宗大渐,派司礼监太监戴义召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紧急入宫。根据史料的记载,当时皇帝本饶症状是“热症”。

也就是感冒引起的发烧,按这样的病情,在当时的明朝随便找一位行走郎中,开一副清热解毒,退烧的药,不出几个时辰就能痊愈,当时让司设监太监张瑜去太医院商量如何用药。令人没想到的是,负责诊治的太医院院判刘文泰和御医高廷和根本就没有入宫为皇帝诊脉,只是根据张瑜的描述就开了药方。

《本草品汇精要》这本书是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八月起开始修纂的,虽然句题工作是由刘文泰和数十位太医共同负责,但编修总裁官却是司设监太监张瑜。二人通过修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偶感风寒对于太医来也不算什么大病,因此几个人就这样为皇帝草率开药。

服药之后孝宗的病一直没有好转,因此掌太医院事、右通政施钦、院判方叔和,医士徐昊等人又先后为皇帝开药。但是由于有刘文泰的药方在先,其本人又深得皇后张氏的信任,后面几位太医都不敢推翻刘文泰最初的判断。结果仅仅八之后皇帝便不幸驾崩,这个锅应该由谁来背?

按理来,刘文泰作为主编《本草品汇精要》这本书,绝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庸医“。他在误诊宪宗之后被降职,但居然一直还混在太医院,甚至还得到了皇后和掌权太监,乃至于内阁大学士的信任。朱见深、朱佑樘父子之死,都与太医有关。甚至在孝宗驾崩后舆论汹汹,两位大学士依然要拼了命保下刘文泰。再联系到日后武宗皇帝、熹宗皇帝的蹊跷死因,实在是让人不寒而栗。

对于目前只有五品虚职的左春坊大学士章子俊来,深宫内的这些弯弯绕远离为好,自己比古人只不过懂一些医学常识,对于一些常见病情想要医治,还的靠现今的郎中开具药方才行,只不过对一些常见病更能理解起因罢了。

不出所料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朱见深年四十一而卒。整个京城,钟鸣响起,从早到晚,要敲钟三万响,皇帝驾崩,自有一套礼仪流程,新皇帝登基有一个很复杂的程序,要分三个步骤,并不是坐上龙椅就算登基。很多人认为,先帝驾崩,新皇帝立刻产生,就应该算是先登基后守孝。其实不然,严格来讲,应该是先守孝后登基。

国不可一日无主,尤其先皇驾崩之际,正是政治敏感期,新皇及时登基,是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先帝的守孝期太长,按照礼法,要经历27个月(即民间所谓的三年),为了照顾皇帝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发明了“以日易月”,以27代替27个月,也就是,皇帝的守孝期为27。

即便如此,皇位空悬27,有可能带来极大的政治风险。大明以孝治国,不尽孝道会被视为皇位不合法。比如朱棣攻入南京,第一件事赶紧先去击败孝陵,然后即位。朝堂上下在内阁的带领下,孝道要尽,皇位不能空,怎么办?于是有邻一道程序——灵前即位。按照先皇的遗诏(或者以先皇名义颁布的遗诏),新皇帝在大行皇帝灵前即位,完成权力交接,履行皇帝职责。灵前即位的时间节点没有规定,一般是大行皇帝驾崩当日,或者两三内。

新皇灵前即位的程序比较简单,由先皇指定的大臣宣读遗诏后,新皇就算顺利接管了皇权。在场的所有大臣、侍卫、亲属,都要对新皇行君臣大礼。

不日后大典,古人认为,皇帝是子,代牧民,所以新皇登基,祭拜地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同时江山社稷承之于祖宗,所以还得祭拜宗庙。当然,新皇登基也必须昭告下,让下的臣民都知道并拥戴新皇。在这一通繁复的流程下来,到了九月上尊谥纯皇帝,庙号宪宪。

孔子云:“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校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儒家思想认为,为了表达孝道,在守丧的三年内,儿子不能随意更改父亲生前立下的规矩,否则就是孝道亏损。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更改年号,按照儒家孝道,新皇登基的当年,不得更改年号,表示遵从先皇的意志。第二年改元,才是新皇登基元年。也就是,从政治意义上讲,先帝驾崩后的第一个春节,才是新皇帝的登基的起始日期。

九月初六日皇太子朱佑樘即皇帝位,大赦下,以次年为弘治元年。

喜欢大明求生记请大家收藏:(m.bpxs.net)大明求生记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火影之温暖的玉 爹地,妈咪马甲又掉了 反派读心,真千金靠发疯致富 危险关系,总裁先生好无赖 恋综摆烂,这个登徒子有点东西! 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 逆天双宝:神医娘亲又掉马了 剑娘 开局觉醒毒仙体,整个新手村炸了 提款机不当了,校花儿全家急疯了 我有一把小黑刀 从修复翡翠开始,暴富暴富暴富 慕太太,准你恃宠而骄 明朝谋生手册 救!珍稀动物把我家当月子中心了 乡村轶事闻 四合院的土地爷 觉醒后,十八线女配她又发疯了 六年后,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 听蛇语,行阴阳
经典收藏 风雨大明之铁血战歌 扶秦 天道崽崽一掐指,满朝权贵全慌了 我是刘坚 李白被我上了身 庶途 穿越隋唐成为李世民的怪盗王大虾 大唐:开局扮演天机神算 非典型原始社会 三国之召唤时代 寒门科举之六元及第 盛唐第一仙 夺嫡:疯癫王爷竟是绝世全才! 束鹿榜 大明求生记 大秦:开局杀戮系统 饥荒年,我粮站老板,女帝尊我护国神 暗夜游侠 魂穿三国之何进大将军 [综漫]寻迹囧途
最近更新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如履薄冰的一生,朕能走到对岸吗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三国:魂穿灵帝,疯狂截杀穿越者 红楼群芳谱 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汉武帝穿越曹操 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 绝色生骄 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大明新命记 三国大军湿家 三国:穿越黄巾逆转天下 诡三国 离石游记 虞応王:怨种王爷打工命 晋柱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 大明求生记txt下载 - 大明求生记最新章节 - 大明求生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