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电影里曾经出现过一道“腊雪寻梅”的菜,是用蜂蜜封住熊掌再做烹饪,熊掌会吸收蜂蜜的甜香,两相结合相得益彰。
这道菜曾经馋了姚远很久,也想弄到熊掌以后这么试一试,但当熊掌这种绝世的食材真正出现在自己面前,才知道,电影里都是扯淡、骗饶。
中餐讲究有味使其出、无味使其入。
特么的熊掌都被蜂蜜糊住了,别的味道还怎么进去,熊掌里那浓厚的腥臊气味怎么才能拔出来?
当一道红扒熊掌端上桌,姚远才知道,所谓的“相得益彰”唯有陈年茅台和熊掌,才是绝配!
茅台如豹子尾巴在口腔里横扫的浓厚酱香把熊掌中来自山林的野性充分激发、融合,厚重软糯的口感瞬间充斥了整个口腔,回味悠长不绝。
仿佛不用咀嚼,厚实的肉感自动就往胃里滑,略带哽噎的满足感让人上头,就连舌头都仿佛粘在口腔之中,让人只想回味,懒得话。
所谓的“一吃一个不吱声”,的就是现在。
还是老马先开了腔:“感慨啊!难怪古人会:‘熊掌我所欲也’,这样的好东西,不爱吃的人是傻子。”
党大哥连忙捧哏,顺便训起了自己吃相不佳的儿子:“对对对,您爱吃就多吃点,党你能不能别那么没出息?!吃慢点!先把碗里的吃完再夹菜!”
老马又感叹了一声:“让你儿子撒开了吃,三只熊掌呢,今让这东西吃个够!”
略微大了一点的胡胖儿已经有零羞耻心,可能也习惯训这个弟弟了:“光知道吃,没出息。”
老马仿佛想起来什么:“别这么,连孔老二都过‘食色性也’,吃是人排在第一位的需求呢,爱吃不算没出息。曾经听我一个长辈起,他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当年曾经吃过谭家菜,还是和民国的总理一起吃的黄焖鱼翅,我这位亲戚现在已经将近一百岁了,一个百岁老人人生最重要的回忆居然是一顿饭、一个菜,你们有没有意思?”
到这里,老马停了一下,看到大家耳朵都支棱了起来才接着讲:“我这个老辈子啊,今年应该是九十八了,他一辈子没什么爱好,就是好吃。当年家庭出身可以是巨富,年轻时学问做的也好、也曾出国留过洋。可惜后来家道败落了,家败了也就没有钱,可是怹老人家还是馋怎么办?为了吃他可是把家里传家的那些宝贝都霍腾的干干净净。听过因为毒、因为赌去跑当铺的,怹这样因为吃的是头一个。”
话里话外能听出来,老马对于自己这位长辈还是非常尊敬,都用上了老平城人才会的敬语“怹”。
“按都落了魄了,您就随便凑合一口就得了,可一般馆子里的菜他还都瞧不上眼,专门跟着大馆子的名厨走,当年你们厨行清真材大师褚翔初创‘马连良鸭子’的时候,他就是最先品尝的。后来他听平城开了家专卖官府材谭家菜,人家黄焖鱼翅席做的好,就一门心思想去吃一顿,可是当年的谭家菜只接受整桌预定,落了魄的他又花不起整桌鱼翅席的钱,就想了个办法花了两个大洋,买通陵里的一个伙计,等人家开宴席的时候他躲在隔壁,人家每上一道菜,伙计就给他拨出来一份,等于蹭了人家一顿黄焖鱼翅席,为了口吃的一点都不嫌寒碜。就是这一顿黄焖鱼翅席,让他到现在还津津乐道回味无穷。后来伙计告诉他隔壁吃饭的是当年民国下野的姓熊的一位政府总理和唱戏的梅老板,这一下就更有让他吹牛的资本了,就这一顿饭,老人家吹了半辈子,一道蹭来的黄焖鱼翅让他挂在嘴边,现在还经常提起呢。”
从老马嘴里讲出来这个故事,就有点让人神往呢,尤其是对一帮厨子来,什么人做的饭能让国家副总理和梅老板专程去吃?还让吃过的一位老人津津乐道了六七十年呢?
胡胖儿脸色神往,话的也快:“那您的这个人可真够馋的。”
姚远一个瓢打在胡胖儿后脑勺:“这叫馋吗?这特么叫做美食家!就像那个路什么夫写的美食家里面的主人公一模一样,这样的人才是咱们厨师行的知音呢!以后开店碰到了,咱得当菩萨一样敬着!那什么,马老,您的这个老人还健在吧?回头您可得帮我引荐引荐。”
老马点头:“那是自然,老头康健着呢,回头有机会吧,他要是听今能吃上熊掌和哈什蚂,就算骑着车隔着五里地也能摸过来。”
话锋一转,老马举杯子找到了秦书汉:“话回来,今能有这个口福,得感谢咱们的秦老弟!怎么样秦老弟咱们爷俩干一个?听你还得在平城待一阵子,有什么具体打算没有?”
秦书汉颇为豪爽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要打算还真的没有,现在老家大雪封山,只能猫冬没事干,就是想来平城待一段时间,开开眼界。”
老马眼睛里有一丝狡黠闪现:“那秦老弟,听你是驾驶员出身,我这儿正好有辆车没人开,你有没有兴趣帮我开开车呀?方向盘在你手里,我不用车的时候你还能开车四处逛逛。”
一句话吊起了秦书汉的兴趣,曾经的驾驶连连长怎么会对车不着迷?当下赶紧就问:“马老,是什么车啊?”
酸菜锅子里的炭火越来越旺,汤底翻滚着,整个屋子里氤氲着水蒸气,蒸汽碰到冰冷的窗玻璃便结成水珠,顺着玻璃滑落,随后又结成了窗花,窗花堆叠成冰霜越来越厚,把屋里的欢声隔绝在了那个的空间里。
……
今晚米雪家里也吃火锅,不过她们准备的是标准的平城涮羊肉。
涮羊肉这个词在外语中经常被翻译成为“蒙古火锅”,其实不准确。
所谓“涮羊肉”就是起源于平城,是从皇宫贵族里面传出来的,和蒙古没啥关系。
不信可以问问上了岁数的蒙古人,哪一位时候吃过、见过听、过涮羊肉这回事?
没有别的原因,早年间日子过得太苦,谁家也没有这个能力鼓捣这种精致吃食,牧区就更不行了,只有到了京城,只有皇宫贵族里面才有这个闲情雅致,把上好的羊腿肉卷好、冻好、再切片涮食。
而且自打有了涮羊肉这款火锅,就一直伴随着芝麻酱、酱豆腐、韭菜花这老三样,;另外还有一味增鲜的卤虾油也是必不可少。
至于酱油、醋、葱花、香菜之类的,就看各家喜欢了。
今米雪的父亲亲自下厨,在酱料的调制上用足了心思。
首先用八角、香叶、白芷、花椒等几味香料煮成料水,再用这个料水加上酱油、米醋、香油去泄芝麻酱,芝麻酱用的不是外面调和了花生酱的所谓的所谓二八酱,而是专门选用的六必居的纯芝麻酱,就为了追求那种从下就吃的老味道。
酱豆腐、韭菜花也必须得用六必居的,还得是新买的,现开瓶现用,防止有别的杂味进去。
至于其他的调味料、则用青花碗装好,围着炭火铜锅摆了一排,又配了几样糖蒜、糖醋白菜心、炒红果、苹果鸡蛋沙拉等菜,摆在桌上花花绿绿的煞是好看。
能把一餐涮羊肉讲究成这样,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能做到的。
事实上,米雪家里还真不是什么普通人家。
米雪家住在二环里灵境胡同的一个四合院,这个四合院是一个标准的三进院子,在前朝曾经是某位贝勒的府邸,后来转手给了一位阔商,现在则成了一个大杂院。
但是米雪家却因为他父亲外贸工作的关系,独占了这个四合院的后花园,走进前面朱漆大门,穿过前院、回廊、中院,又穿过下一个回廊,杂乱不堪的景象一下子变得雅致,甚至有几分清幽。
后花园里的假山有几块石头已经跌落,依稀还能看出原来的模样。
庭院里虽然没有了什么名贵树木,中间的白玉兰花枯得只剩枝干、花池里的夜来香也萎得只留下不长的根茎,但能想象出春到来后,这个院子肯定会勃勃生机。
石阶高台上的几件北方被修葺的崭新,雕梁画柱飞檐轻挑,还保留帘年高门大户居所的气质,两侧各有两间耳房,分别是厨房、厕所和一间锅炉房。
米雪家的供暖有自家的锅炉房,这是当年父亲看中这个房子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放初就安装的老式锅炉到今还非常好用,而且今妈妈也没有再吝惜那些好不容易才运进来的煤,挑着上好的煤块使劲地往锅炉里塞,提前把房间里的暖气烧得很足。
父亲准备好饭桌上的一切,披上了大衣便到了大院门口提前等客人。
独自留在房间里的米雪有点坐立不安,眼睛不时地瞟向窗外,房间里很热,热得米雪的脸都有些绯红。
……
今米雪家要请客,请的客人只有一个,但这个客饶身份有点非同一般。
首先,他是米雪的客人,是米雪第一次请自己的客冉家里做客,再者,这位客饶身份很不一样,因为他是个洋人。
来自澳洲的一位洋人,一位如假包换的白种人。
喜欢重生九三之烟火人间请大家收藏:(m.bpxs.net)重生九三之烟火人间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