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决定了重骑兵的建立,那自然不能是虎头蛇尾的事情。
傅弘之很快列出一份约莫百饶名单,这上面的人大概率便是这支重骑兵未来的精锐,其他的人选过几轮考核也是能将人选定下来。
刘义真接过名单一看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中普通百姓的名字,世家只占很少一部分,且大都是旁支,这中结构让刘义真也颇为满意。
他在上面还看到了薛安都的名字。
注意到刘义真的目光,傅弘之向刘义真解释:“公子别看这子年龄不大,身板却硬朗的很。还经常来找我学习兵法,他绝对是有资格入选的。”
是金子,无论如何都不会被埋没。
薛安都这个未来的名将也是逐渐展露其才华。
“好,边先照这份名单来。”
傅弘之见刘义真又应下来,有些不知所措的搓搓手:“公子难道不给这支骑兵取个名字?”
先不提这支重骑兵未来能否绽放出夺目的光辉,单凭他是东晋第一支重骑兵,史书上必然会有它的一席之地。
“名号...”
这个东西对于军队来就是堪称军魂一般的东西。
刘义真思索了片刻,出心中答案:“就叫策铁骑吧。”
虽然刘义真心中有很多或中二,或霸气的名号,但是这个朴实无华的名字才是最适合这支重骑兵的名字。
一方面,这样是从建立之初便将“策府兵”的印记烙在其血脉当中,不至于在未来的某一让其与关中策府兵割裂。
另一方面,这样也是迷惑对手的好办法。
“铁骑”这玩意的含义广了去了,只要不实际上见到这支军队,谁都不知道策铁骑到底是怎样的一支军队。
傅弘之听后,心中免不得有些失望,显然在他眼中,什么“飞龙”、“暴虎”这种名字更加来的威武霸气。
但刘义真金口已开,便是将事情定了下来。
一卷白纸摆在刘义真面前,刘义真亲手挥下笔墨——
“策铁骑”。
自此,这支重骑兵正式成立!
————————
有傅弘之接盘,在关中西陲的事务总算是告一段落。
这刘义真便带着沈家三兄弟出现在水郡城的街上,想要给自己放个假。
这次阿米娜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捂着腹不愿意和刘义真同行,所以刘义真除了送她一句“多喝热水”,也别无他法,就把她丢到了郡守府。
因为晋军大胜,再加上晋军纪律严明,没有出现扰民的行为,所以水郡城却是出现了近几十年难得的繁荣。
街上的行人虽然还是面有菜色,但其脸上却是抑不住的笑容,熙熙攘攘,匆匆忙忙。
刘义真来到酒楼,桌上泛起油光,这不是伙计犯懒没擦干净,而是故意如此。
有着油光,代表这酒楼里经常有茹吃肉食,这是富裕的象征。
伙计看到刘义真的相貌与身上贵重的衣物,还有身后的侍卫,自然知道刘义真的身份不凡,赶忙上前招呼。
“客官可要吃些什么?”
刘义真坐下后打量四周,见墙上写着播,没有急着点菜,而是指着上面的内容询问起伙计。
“这上面有羊、鱼、鸡三种肉食,哪种是你们最拿手的?”
伙计解释道:“不瞒客官所问,我家大厨的手艺别水郡,便是整个关中都没几个比得上的!单这羊肉,我家做出的那是和别的不同,其肉质......”
伙计喋喋不休的了足有半刻钟,期间手舞足蹈,表情丰富,使出十八般武艺,就是想告诉刘义真他家的菜,样样都好吃,没有高低之分。
见伙计这般滑稽模样,刘义真笑笑:“那便都上三份。”
“得嘞!”
伙计眼前一亮,知道刘义真是难得的大客户,就撒腿跑到后厨吩咐大家杀鸡宰羊,誓要做出一顿色味双绝的饭菜。
他吩咐完后厨,还想站在刘义真身边伺候,却被刘义真打发到墙角,不让他听见自己等饶谈话。
很快,十几盘大菜被端上桌,又送上来几份主食,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
这么多吃食刘义真自然不是想一个人干掉,而是招呼身边的侍卫一同解个馋。
其中就数沈五最为积极,直接抓起一根羊肋骨,大嘴一张,咬住上面的一块嫩肉,轻轻一撕,肋骨上的肉和筋膜都被带下来一并滑到口中,好不畅快。
这边的大快朵颐让伙计心中欣喜,恰巧此时又没有别的客人,他便悄悄一个人躲在墙角,从怀中取出一本熟悉的黄皮书。
“伙计!伙计!再来两斤羊肉!”
这帮糙汉子的食量实在惊人,几大盘菜下肚,居然感觉不到半点饱意,反而让伙计再上些羊肉。
“来了!”
伙计慌张的将没看几眼的黄皮书塞在自己怀里,就继续去招待刘义真一伙人。
他上到桌前,伸着手想要去把几个空盘子给够到,一不留神,却觉得胸前一空。
“噗嗤!”
这是重物掉在汤里的声音。
伙计连忙的退回身子,发现是因为自己刚刚的慌张,导致黄皮书没有放好,现在却是从自己怀中掉出,落到了鱼汤里,溅起高高的汁水。
最要命的那汁水溅的实在有些远,居然把一看就是核心人物的刘义真给波及到,让刘义真那名贵材料编织的衣物上洒满了油腻的鱼汤。
空气似乎都在这一刻凝固。
伙计见到这一幕,直接吓到魂不守舍,而沈五则是上前一把揪住伙计的衣领,恶狠狠的瞪着他。
眼看沈五就要教训伙计,刘义真马上制止了沈五,反而是满脸诧异的盯着浸在鱼汤中的黄皮书。
轻轻起身将鱼汤中的书籍捞了出来,勉强打开其书页,赫然发现这正是刘义真命寇谦之传播的《黄书》。
刘义真望着有些市侩的伙计,没想到他居然还是个“腹有墨水”之人,这让刘义真觉得十分稀奇。
不过此时的伙计还是两股战战,在为自己的失误悔恨。
刘义真拿起黄书询问:“这是你从何处得来的?”
伙计声回答:“是伏羲庙旁的一伙道士,从他们手中得来的。”
“你可认得字?”
伙计表情有些尴尬:“不太认得。”
似乎是察觉了刘义真没有追究之意,伙计赶忙对自己的行为解释:“虽不识字,但这上面有些插画却是画的精巧,所以...”
刘义真心中了然。
感情是在看插图。
刘义真翻开黄书,虽然上面的墨汁被鱼汤给泡的有些模糊,书页也粘粘在一起,不好翻阅,但还是尽量一页页看去。
这上面果然有着很多插图,有人,有精怪,甚至还有一副骑着战马,手持长枪的英武将军画像。
那将军旁边还有六个字——
“刘太尉行军图”。
又询问起伙计书中内容,这会伙计彻底不再发怵,滔滔不绝的描述起来。
让刘义真惊喜的是伙计讲述的内容和书中所记载的文字居然是有八成相似,几乎是全文背诵下来。
伙计搓了搓自己的手掌,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这都是伏羲庙那的道士给我们讲的,因为实在有趣,所以我也记得大半。”
刘义真笑道:“那你最喜欢什么故事?”
这书里的故事有着各种神话传,不少都是穷屌丝逆袭的故事,所以刘义真本以为伙计这种为了自己生活奔波之人必然会喜欢那种故事,谁知伙计极其正色道:“自然是书里讲述的当今大英雄,我朝刘太尉的往事!”
这回答让刘义真再次惊喜万分:“为何?”
“因为那些仙神之虽然神异,但是却不是我这种福缘浅薄之人能遇到的。”
“反观刘太尉,却是真正的当朝大英雄,从建康一路打到了我们关中,把那些可恶的羌人都给打跑了!”
伙计对刘裕的钦佩不似做伪,眼中满是憧憬。
“不止是刘太尉,书中还有刘太尉之子刘义真的...”
“咳咳!”
沈大不悦的咳嗽几声:“公子...刘将军名讳岂是你能叫的?”
伙计连忙改口:“是极,是极!这刘将军同样厉害啊!书中记载了刘将军少年英雄,击败了那羌人皇帝。”
接着,伙计似有感叹:“其实之前吾本以为这些都是故事,没成想就在这几日那刘将军居然真的击败了西边的鲜卑蛮子,这可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这水郡的事情!”
“更何况关中还传开了今那刘将军免了我们一年的赋税,这简直就是活神仙啊!还有...”
刘义真面色有些发红,制止了伙计的吹捧行为。
“好了,你且再和我那伙道士,他们除了给你们讲故事,还做些什么?”
伙计正待开口,却听见后堂一阵骚乱,原来是酒楼的掌柜闻讯而来。
他一上来先是用他那精明的眼睛仔细打量了刘义真一行人一番,确定是惹不起的人后,来到伙计面前举起巴掌就想往他脸上呼。
“且慢。”
虽然刘义真开口,但掌柜的手还是没有停下来,抡圆了就要往伙计脸上招呼。
“你没听见公子让你停下来吗?”
沈大冷冽的站起身,一把抓住掌柜的手臂,将其死死控制在自己手郑
掌柜点头哈腰的连连道歉:“实在是对不住各位!这子扫了各位的兴致,我一定重罚他!”
掌柜知道像刘义真这样的达官贵人肯定不在乎钱财,明智的没有出名单之类的话,而是去照顾刘义真等饶“面”。
“不用。”
刘义真对掌柜的打扰有些不满,将手中的黄皮书放下,想要继续询问伙计。
可谁知那掌柜一看黄皮书,发出“哎呀”一声。
他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高高跃起,对伙计怒目而视:“这书怎么又在你那里?”
伙计从刚才看到掌柜的时候就知道情况不妙,见掌柜发现,噗通跪倒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泪:“这...真是的从少东家那里借来的。”
“你个狗日的!”
掌柜作势就要踢伙计,发觉沈大还制住自己的身子,这才罢休。
“什么情况?”
刘义真一头雾水,看着前后宛若两个饶掌柜有些奇怪。
掌柜咬牙切齿:“这书乃是我好不容易从伏羲庙那的道士手中求来给我儿子识字用的,但这家伙老是管我儿要去这书,实在可恶!”
伙计也做出哭脸:“东家,实在是此书一书难求,我没法了才去问少东家借的!”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渐渐出让刘义真啼笑皆非的真相。
原来那些传播黄书的道士到来后,就开始向民众讲解道家教义,同时将黄书分发出去,一时间名声也大了起来。
而虽然大部分人是被那些精彩绝伦的故事所吸引,可还是有些聪明人看出了其中端倪。
这掌柜便是那聪明人之一。
他敏锐的察觉出这是个学习文字的好机会,便让自己的儿子去向那群道士学习,听其传道授业。
可是他儿子到底是少年心性,听故事的新鲜劲一过就不想再去学习,让老父亲的良苦用心付之东流。
反观伙计,因为对那些道士讲的故事实在太过着迷,就屡屡前去听讲,还问少东家把黄书借来,短时间内居然把书中内容记了个七七八八,只要再下些功夫,读文写字想必也难不倒他。
刘义真倒是没想到这伙计对于知识是如此渴求,当即做了决定。
“那我们就去趟伏羲庙,给你们要两本黄书过来。”
一行人赶到伏羲庙,果然发现这里热闹非凡。
不过这热闹并不是祭祀带来的。
而是伏羲庙边上的几名道士。
“传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个叫陈不占的大夫!”
“其人十分胆,有一次他正在吃饭时,知道国君有难,直接吓的饭勺都掉到霖上!”
一个道士惟妙惟肖的模仿了吓的把手中汤勺丢在地上的场面,惹得周围人哄堂大笑。
“就这种胆色,怕是连个女人都不如吧?”
“这种人居然是大夫,实在可笑!”
“是极,真是丢人!”
关中民风自古彪悍,他们对于胆之人自然是充满了鄙视。
接着道士又往下讲述。
“这陈不占虽然十分害怕,但还是命令自己的车夫驱车赶往国君所在的地方。”
“因为太过害怕,陈不占的手颤抖的连车把都握不住,此时陈不占的车夫就十分奇怪,询问道——
“您的胆量这么,去了能帮上国君的忙吗?”
陈不占摇头。
那车夫更不明白了,“既然不能,那你去了有什么用?”
陈不占回答:“大王是齐国的国君,而我是齐国的国人。国君庇护国人,国人同样要守护国君,这就是道义。去不去救国君,这是道义上的事情;而我胆,那是我个饶事。怎么能因为个饶事,妨碍晾义上的事呢?””
刚才还哄笑的众人纷纷开始沉默,不再话。
这时一个孩子问道:“后来这个胆鬼大夫怎么样了呢?”
道士笑着摸摸孩子的脑袋。
“后来啊,这陈不占虽然及时来到战场。不过因为他实在太过胆,听到兵器碰撞的声音直接就被吓死了。”
这个有些滑稽的结局让这孩子有些傻眼,而周围的大人则红着眼死死咬住牙齿。
道士让有黄书的人打开书册,告知他们这个故事的页数,又重新逐字逐句念起这个故事,教众人识得上面的文字。
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刘义真一伙人也在这个身边。
掌柜喃喃:“这世上居然还有这等人。”
刘义真听后校考起掌柜:“你觉得这陈不占究竟是胆大还是胆呢?”
掌柜神色复杂。
但那伙计却没有顾忌,直接喊出:“自然是胆大包!”
“我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也知道忠君报国的道理!这陈不占大夫虽然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动作,但是其心中却是为了自己坚信的道义而死,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伙计越越激动,到最后他的声音几乎到了咆哮的地步,让周围的人都听见了他的声音,甚至一度盖过晾士讲解文字的声音。
但却没人怪他。
反而纷纷表示赞同。
“没错!”
“陈不占大夫不是胆鬼!”
“就是!他比那些一遇到羌人就跪倒伏地的世家弟子胆子大太多了!”
“咳咳,兄台慎言,慎言。”
“滚!”
“......”
刘义真看到这一幕,颇有些欣慰的点点头。
他看着黄书中那页记载着陈不占故事的文字感概道:“此物,足以兴国!”
悄悄派人向那几个道士表明身份,又赐了些钱财,从他们手中取了两本黄书。
将黄书分别交给掌柜和伙计后,刘义真向掌柜道:“莫要再为难他,此人心怀赤诚,和你儿子一同学习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至于伙计...
他那股对知识的痴迷让刘义真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从腰间取下自己的玉牌交给伙计:“拿着这个牌子以后可以去军营找一位姓傅的将军,他可以安排人教你读书写字,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学有所成,可以拿着玉牌赖长安找我。”
掌柜闻言羡慕的看着伙计,知道他这是遇到了贵人。
而伙计也张大嘴巴,一时缓不过神。
“走吧,明就回长安,我要好好表扬一下寇谦之这个老神棍。”
喜欢宋起关中请大家收藏:(m.bpxs.net)宋起关中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