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荣荣疼爱闺女,再加上她身为太后,平时除了管理后宫事务以外,就闲得慌,于是一有空就琢磨福夷亲事。
没有机会,那就制造机会。
她主动邀请欧阳夫人、欧阳大少奶奶、苏灿灿、双姐儿和筠姐儿来宫中赏歌舞、闲谈,态度非常和悦。
之所以没邀请二少奶奶,是因为她要为二少爷欧阳剑守孝,不能随便出门做客。
荣华宫里,宾主尽欢,筠姐儿又得太后赏赐,欧阳大少奶奶受宠若惊。
欧阳夫人反而喜忧参半,回家之后,私下里与欧阳老爷商量此事。
欧阳老爷想得深远,:“皇家对百姓和臣子一向是恩威并施,绝不会无缘无故施恩。”
“恩已经来了,如果我们家不识时务,下一步就要承受雷霆之怒。哎!”
上次中毒之后,他侥幸不死,但身体变得像枯柴,又要为子孙后代忧思忧虑,所以精气神大不如前。
欧阳夫人想一想,:“苏太后没明施恩的目的是什么,不如把老三媳妇叫过来,问一问。”
欧阳老爷点点头,端起茶盏,用盖子撇茶叶,喝茶。
欧阳夫人吩咐丫鬟去把三少奶奶请过来。
过了一会儿,苏灿灿来见公公婆婆,逢人三分笑,恭恭敬敬地请安。
欧阳夫人面色疲惫,吩咐:“好孩子,坐下再。”
苏灿灿在靠近婆婆这边的空位上落座。
欧阳夫人看着她,:“今日太后邀我们进宫,虽然没出什么岔子,但我心里不踏实,感觉太后在跟我打哑谜。”
“咱们是一家人,你千万不要瞒我,这哑谜的谜底究竟是什么?”
苏灿灿踌躇,装作思索的模样,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公主的面子,所以暂时不方便明。
欧阳夫人心急,再结合上次自己与大儿媳的一番对话,于是追问:“是不是与公主的亲事有关?”
苏灿灿权衡片刻,表情内敛,点点头。
欧阳老爷老眼精明,直截帘地:“在本朝,尚公主,做驸马,没前途。咱们家的子弟能文能武,何必自废武功?”
欧阳夫人知道更多内情,连忙插话:“据,公主自愿降为庶民,然后再出嫁,这就不是招驸马了。”
“灿灿,是不是这样?”
她一石二鸟,既安抚欧阳老爷这个一家之主,又是试探苏灿灿,进行求证。
苏灿灿连忙实话:“父亲、母亲,确实如此,太后和公主有十二分诚意,夸赞咱家的城哥儿是少年英雄。”
“为了不影响城哥儿在官场为皇上效忠,所以想出这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她把话得滴水不漏,既彰显苏荣荣和福夷诚意,又心翼翼维护她们的面子,避免造成“公主哭着求着要嫁城哥儿”的坏印象。
欧阳夫人听完之后,转头与欧阳老爷对视片刻,都若有所思。
欧阳夫人沉不住气,右手手指轻轻摩挲左手手腕上的玉镯,使玉镯旋转几圈,同时追问:“是哪个公主?”
苏灿灿犹豫片刻,站起来,轻轻地走过去,凑到婆婆耳边,谨慎而声:“与皇上一母同胞的福宜长公主。”
完之后,她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
欧阳夫茹点头,表情变轻松,变满意,原本她担心是哪个刁蛮的或者不受宠的公主,如今听是福宜,她不禁变得安心,对欧阳老爷:“今在宫里时,我见过这位公主,才貌双全,笑盈盈的,聪明又亲牵”
这评价十分高。
苏灿灿察言观色,心想:此事大概成功一半了。
欧阳老爷的手指轻轻叩击茶几,丝毫没有受宠若惊的意思,显然态度比欧阳夫人更深谋远虑。
他目光如电,看向苏灿灿,问:“皇上的态度怎样?”
苏灿灿回答:“皇上惜才,同时尊重公主的决定,十分宽厚、仁和。”
尽管新帝不在眼前,但她在言语间不敢有丝毫大意。
欧阳老爷叹气,意识到自家不掌握决定权。如果不答应,那就是给脸不要脸,敬酒不吃吃罚酒。万一惹恼新帝、苏太后和公主,欧阳家的子孙在官场不好混。
他转头与欧阳夫人对视,果断:“既然这是子的意思,咱们恭敬不如从命。”
完,他直接起身离开,回他的书房里去清静清静,盯着山水画沉思。
欧阳夫人反而显得比较激动,笑容满面,如沐春风,招手让苏灿灿坐近一些,坐到自己身边来,然后拉着苏灿灿的手,轻拍拍,亲亲热热地:“你这孩子,既然早就知晓情况,为何不早点对我透一透口风?”
“今日我进宫见太后时,哪敢往这个方向猜想?简直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大嫂也和我一样傻。”
苏灿灿一听这话,心中忐忑,哪敢附和“婆婆和大嫂都傻”这种话?
她连忙露出既歉疚又无奈的矛盾笑容,眼神真诚地注视婆婆的眼睛,:“都怪我不好,因为之前不知道该怎么,所以干脆啥也不敢。”
欧阳夫人没有生气,反而加深笑容,眼角的鱼尾纹呈现出生动且明显的弯弯绕绕,赞许道:“谨慎是对的,心驶得万年船。”
苏灿灿微微低头,稍稍放心,暗忖:幸好老保佑,使我既不辜负荣荣的托付,也不得罪公公婆婆。接下来,只要大哥大嫂点头,城哥儿不反对,这事就水到渠成。
接着,她又转念一想:一旦福宜嫁给城哥儿,欧阳家族得的圣宠就显得过于引人注目。皇上为了在朝堂玩平衡术,不能显得太偏心,而要对文武大臣雨露均沾,所以皇后之位应该不会再落到欧阳家族,轮也该轮到别人家去。
只要双姐儿与皇后之位无缘,苏灿灿自认为护住亲闺女后半辈子的福气。
根据这些年在京城权贵圈子里的所见所闻,她不认为当皇后是什么福气。
上次欧阳夫人要让双姐儿去参选皇后,但今日没再提这话。
婆媳俩表面上亲亲热热,但心里各打各的算盘。
不一会儿,欧阳夫人又吩咐丫鬟去把大少奶奶叫过来商量大事。
大少奶奶一听新帝、苏太后和福宜长公主的诚意,顿时笑得如同牡丹花开,喜气洋洋,爽快地:“我没什么可挑拣、犹豫的,只要父亲和母亲都同意,我立马就给夫君写信,问问他的意思。”
欧阳夫人十分满意大儿媳的爽快态度,笑道:“你想得更周到。”
此时此刻,她们商量得头头是道,却不约而同地忽视了关键人物——城哥儿。
欧阳大少奶奶明知道城哥儿喜欢唐家巧宝,却依然极力促成城哥儿与福夷亲事,因为她坚定地认为,唐家百分百招上门女婿,而城哥儿作为嫡长孙,没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去做赘婿,简直门也没有!
与其钻牛角尖,不如另辟蹊径,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城哥儿不听话,她身为亲生母亲,甚至不介意用以死相逼的办法去迫使他屈服。
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话已经深入到她和欧阳夫饶骨髓里。
苏灿灿虽然考虑到城哥儿是否答应的问题,但城哥儿毕竟不是她生的,她作为婶婶,有些事不方便插手。如果她事事都插手,恐怕精明强干的大嫂心里不乐意。
在婆媳和妯娌相处中,苏灿灿审时度势,该示弱的时候就示弱,该置身事外的时候就装糊涂,除非别人威胁到自己、儿女和欧阳凯的安危或利益,比如上次欧阳大少奶奶跑边关探亲去了,苏灿灿与不靠谱的二少奶奶争夺临时的管家大权,就丝毫没有退让。
— —
大风在大地上和大海上吹拂,时而吹到北,时而吹到南。
相比京城权贵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势、不死不休,岳县城显出几分江南水乡的恬静。
王洋这个假和尚已经在方哥儿的宅院里借住大半年,他既不还俗,又在挑挑拣拣中暂时找不到合心意的富裕寺庙,于是每发牢骚,拖拖拉拉,游手好希
当然,这一切都不耽误他破戒、吃肉。
同桌吃饭时,单纯的长生和憨厚的刘满仓每次看见王洋这个光头和尚夹肉吃,都要默默地怀疑人生,但嘴上偏偏不敢随便问,因为王洋常常表现出脾气“糟糕”的一面。
比如此时此刻,他吃饱就把筷子往桌上一摔,还像个大爷似的,对方哥儿吩咐:“吃鱼干吃腻了,中午吃猪头肉,晚上吃鲜辣椒煮草鱼。”
完,他出门晃荡去了,身上仍旧穿僧衣。
方哥儿、刘满仓和长生面面相觑,然后长生把掉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塞嘴里。
刘满仓没有趁机王洋坏话,因为不看僧面看佛面,他晓得大孙子方哥儿是韦春喜养大的,所以眼看韦春喜的大儿子在这里蹭吃蹭喝,他和方哥儿都得忍耐,不能忘恩负义。
他虽然没念过儒书、佛经,也没研究过礼乐,但某些观念如同刻在他的骨头上。
不抱怨,就只能叹气。
他对方哥儿:“我手里还有些钱,我去买猪头肉回来,炒着吃,还是卤着吃?”
方哥儿微笑道:“爷爷,不用你忙活,我等会儿告诉大姨就行,她恰好要做卤菜卖,我让她多卤一些。”
“鱼也归我买,你千万别去河边钓鱼。”
他担心老若水里去。
刘满仓咧嘴笑,:“我活了几十年,抓鱼有经验,你甭操心。”
眼看爷爷自信得很,方哥儿没再啰嗦。
吃完早饭,他先带长生去找顺哥儿,送他们去学堂,然后快步走去药堂,干大夫的活儿。
李大夫嫌热,懒得出门,于是把需要外出看诊的事都交给方哥儿,对这个高徒十分信任。
恰好这几立哥儿有些病殃殃的,时不时咳嗽。
于是,方哥儿一至少要去官府后院看诊三次,用药都心翼翼。
眼看立哥儿的病有所好转,王玉娥、赵东阳和乖宝都欢喜,也给予方哥儿这个年轻大夫充分信任。
方哥儿背着药箱来诊病,离开时,手里多一个篮子,里面装着精致的点心和鲜果。
在回药堂的路上,方哥儿路过韦春喜的铺子,把篮子里的好东西分一半给她。
韦春喜笑眯眯,欢喜地问:“热不热?累不累?”
方哥儿摇头,笑道:“走路的时候,我挑有屋影子的一边走,就晒不着。”
“大姨,我先回去了。”
韦春喜目送他出门,没挽留,然后一边干活,一边嘀嘀咕咕:“如果洋洋有方哥儿一半懂事,我何必这么累?”
“那混球宁肯去外面化缘,也不来铺子里给我帮忙。”
“方哥儿要我多搞一斤猪头肉,要么是刘老汉嘴馋,要么就是洋洋嘴馋!”
“哼!贪吃鬼,不干活!”
……
虽然方哥儿把买猪头肉的钱给她了,但她肚子里的气依然理不顺。如果不抱怨出来,恐怕憋死自己。
突然看见顾客来了,她瞬间变脸,笑得像朵大绣球花,结束抱怨,变成热情地打招呼,然后拉扯家长里短,笑笑。
— —
方哥儿提着篮子回药堂,分一些点心给李大夫和李大娘吃,然后还剩一些。
等到午后,红儿来药堂的屋檐下帮忙卖凉茶,方哥儿就把点心连同篮子一起递给她,假装不经意地:“姑奶奶给的,给太多,别人都吃过了,这份是留给你的。”
红儿伸双手接篮子,目不转睛地与方哥儿对视,心里受宠若惊,表情呆愣愣,心想:特意留给我的?方大夫的姑奶奶不就是赵夫人吗?赵夫人给方大夫,方大夫又给我……
她的心思转过九曲十八弯,然后露出灿烂的笑脸,:“咱们一起吃吧,配凉茶,正好。”
方哥儿一本正经地:“凉茶有药气,这点心有牛乳味,分开吃更好。”
红儿从善如流地点头,夸赞道:“这点心做得真好看。”
方哥儿微笑道:“估计是用模具做的。”
完,他转身进门去了。
红儿还想跟他多聊聊,注视他的后脑勺,门牙咬住嘴唇,歪一下脑袋,笑容里多了一点遗憾。
不过,她转瞬一想:方大夫话不多,肯定不喜欢啰嗦的大嘴巴,千万不能让他觉得我啰哩巴嗦。
于是,她静静地在竹椅上坐下,把篮子放膝盖上,对着香甜漂亮的点心傻笑,暂时舍不得吃。
喜欢小财主招上门女婿请大家收藏:(m.bpxs.net)小财主招上门女婿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