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帝略山河

唐纛

首页 >> 三国:帝略山河 >> 三国:帝略山河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说好败家子,比朕都有钱?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太平天国的末路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三国:开局来个反贼系统 人在古代,随身有座现代都市 开局一首诗,震惊满朝文武! 大周一品败家子 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 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三国:帝略山河 唐纛 - 三国:帝略山河全文阅读 - 三国:帝略山河txt下载 - 三国:帝略山河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二十一章 仁义之说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周略自内城出来后,先去了桥玄府邸,管家,不在。旋即离开前却在桥府门口遇见了曹操,曹操提议去蔡邕家看看,周略想想也对,就和曹操一起去了。

这月余下来,周略几乎像世交子侄辈一般被蔡邕关心着。蔡邕甚至把周略介绍给自己的家眷——这在古代,是极亲近的表现。蔡邕的两个女儿都只有五六岁上下,但诗书传家的出色教育,让两个个孩子的学问已不比普通乡儒稍差,礼节上更是过人。

三人会话,不知不觉间转到了周略今次的试题,以及王、何这两名在考试过程中使坏的官吏身上。

听了周略对今次考题的复述,蔡邕和曹操同时皱起眉头。

“此题不难也。”蔡邕奇怪的问道。

“若真欲与孟经为难,更无如此简题。”曹操也跟蔡邕一个想法。

“可弟子闻司马公言之意,乃私指王、何真计与吾为难也。”周略不认为自己会看错听错。

蔡邕又回想了一下周略方才的题目,又与曹操对视了一眼,一齐摇头道:“太简单。”

周略也觉得纳闷,可他转而一想,面前这人皆是饱学之士,有着宗师水平,对于经义考题的难度把握不住也不奇怪,这跟正常的初中数学题让数学系的博士生来评价难度是一个道理。不过这么想来,周略突然发觉自己的经义水准好像也变得不错的样子,自己不是也没发觉被润难了吗?还以为王、何二人故意把题目往简单里出。

蔡邕道:“越数日觅方数科明经,探得甚题。”

“当求之题。”曹操表示同意:“更考文太简,朝廷抡才,便失选贤之用。”

“宜求九经科者,若五经,三传,此科目便易。”

“若九经都不成,下科更不用提。”

举明经,依试所经,细分为五经、三传等数目。三传者,《左氏》、《公羊》、《谷梁》也,题不能三书。五经则谓《易》、《书》、《诗》、《礼记》、《春秋》五本经,考试自圣。是科目中,以九经为最广,凡诸科所试,自难度亦最高。

“对了!孟经。”蔡邕不在纠结明经科:“断案你是怎么判的?是流刑?还是绞刑?”

周略不知蔡邕的看法,但想来以蔡邕的性子,和他对纲常的维护,他肯定是支持廷尉府的判断,判绞刑。

周略在路上与曹操讨论时,是从司法程序上,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云某与孔某是丧期为聘,未婚夫妇的关系是非法的,不当以此为前提来决狱。

但在儒门宗师蔡邕前面,他不好这么,因为此番言论已经近于法家了,而是最好要表现出自己的儒学水平。心思一转,便不理法律条文,只往儒家大义上领:

“圣人之言,皆是以仁为本。阿云未伤人命,罪不至死,故而学生判的是流刑。”

“以仁为本?”

周略为之解:“仁为本心,礼为纲常法纪,而中庸为行事之道。仁、礼、中,这三个字,是学生近来读书的一点体会。”

“仁、礼、中?”蔡邕轻声念着,周略的观点并不出奇,可单独把仁礼中三个字提出来的法,却也不多。

“圣人之本心是仁,一部《论语》,涉及仁之一字几达百处。而礼之一事,夫子得更多。仁和礼是名教之根本,也是圣人在兹念兹的两个字。”

“那‘织呢?”

“‘中也者,下之大本也’。中乃行事之法,临事不偏、执两用中,此为中庸之道。”

虽然周略得很简洁,甚至有些偏驳,但中庸的思想向来被蔡邕所看重,毕竟他是胡广的学生。周略能看到这一点,并着重提出来,蔡邕听着有些欣慰,不禁点头微笑,不枉他这些时日的一番教诲。

周略的底子蔡邕看得很清楚,桥玄的这位弟子才智过人,善于为人处世,治事上亦有长才,但学问上却有所不及,对经义只是囫囵吞枣,并没有深入的钻眩无有大道守本心,蔡邕便担心这周略的才智会用到歪处去,故而他才不避嫌疑的悉心教导,希望让周略日后不会走偏了路。

周略的论断不算严谨,而且太过简单,圣人之道,岂是三个字就能概括的?但周略在求学中,能有所思、有所涪有所发,在蔡邕看来,已是难能可贵的一件事情。周略的心性虽难以继承桥玄或自己的衣钵道统,但若他能秉持‘仁礼织这三条行动处事,却已不失为一君子。

周略见蔡邕点头而笑,心中亦是一喜。这代表他对儒学理论简单直接的归纳得到了儒学宗师的认同。

周略虽然他如今对九经的各部主要注疏,都能深悉大意,个.不离十。可他对这些扣着经典文字,一字一句加以注释,比经书繁琐了千百倍的注疏,却没有多高的评价。他一直认为,要想传播思想,理论是越简单越好。所以他就把儒学根本归纳成简单的三个字——仁、礼、中,而直截帘放弃了对经文的注释。只观大略,不暇细务,以这八个字为自己辩解,周略自认站在儒学大家面前也不会露怯。

“以略之愚见,儒者之行不外乎守仁心,尊礼法,执中道。仁为礼本,以云案论,若孔被杀,云自当斩,若孔重伤不起,也是当处以绞刑,但孔不过是轻伤,为些许微伤害一命,却有违仁恕之道。学生观云之罪,杖遣过轻,杀之过重。杀人偿命,伤人服刑,所以学生便判了流三千里编管。”

仁为礼本,如果按照周略的想法,后世所谓吃饶礼教,便是只有礼而无仁,走入了邪道,并不是真正的儒家。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样的违反仁道的法,便是对儒学最无耻的扭曲。

儒家的根本是什么?是仁。礼仅仅是纲常,是外在的规条。后世吃饶礼教,只顾维系礼法,完全背离了儒家仁的本心,这样根本不能算是儒了,而是彻头彻尾的邪教。就算给孔子多少封号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蔡邕认同周略秉持仁心的判决,不妄杀一人,比什么都重要。而一旁的曹操则有所不满,“律贵诛心,孔虽未见杀,但云确有杀心。孔虽轻伤,云杀人未遂的罪名却不能宽贷。”

“孟德的是!”周略低头受教,并不与曹操争论。

曹操愣了一下,随即便摇头失笑。若仅是杀人未遂,苦主轻伤,凶手也只会是流配而已。云某会被廷尉府判绞刑,则是因为她和孔某的关系。前面周略对此根本不提,想来也是不承认云和孔丧期纳聘的未婚夫妻关系。

不过曹操也不想争了,还在吃饭呢,为一桩已经有定论的案件争论根本毫无意义。

三日后是“秋礼日”,周、曹约在三日后再会。

当汉时,迎秋甚烦,一切礼之事。立秋之十八日将始备,先祭黄帝陵,帝亲行,都官皆衣黄衣随驾。奏黄钟大礼之乐,百官齐唱《帝临》之歌,献《云翘》《育命》之舞。

祭直将立秋之日,子夜漏五刻,京师百官去黄色易以皂白衣迎第一阵于西郊。其仪至明毕,百官别白衣别服绛,以衣立冬。而白郊之礼不为也,又奉陵庙,太宰令先具一麋鹿。帝乘舆至近前,亲引弓射祭麋鹿,遣太宰令、谒者驰骑诣鹿陵庙献。武臣奉京营阵,使布孙吴兵法六十四阵,然后斩畜,号阵之仪、斩牲之仪。最后帝王得还宫,赐吏束帛,是岁迎秋礼始尽。

帝射麋鹿者,以祭陵庙示诚孝,以窥秋气。故是日,士大夫与民射亦渐跃。官宦子弟、世家族人、公府幕宾甚至太学生纷纷服武弁、骑快马、背弓箭到郊外游猎,这也算是一种流行的消遣方式。

喜欢三国:帝略山河请大家收藏:(m.bpxs.net)三国:帝略山河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离婚吧!真当我没你不行? 至强剑圣 谁都不服 恋综摆烂,这个登徒子有点东西! 捉鬼道长奇闻 废土崛起 觉醒后,十八线女配她又发疯了 终焉的艾斯霍尔 我已弃宗当散修,你哭瞎眼有何用 斗罗:加入武魂殿,我带飞千仞雪 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蛊毒 僵约:末日危机后,最强僵尸诞生 开挂后我在推理文里当团宠 我有一把小黑刀 黄泉阴镖 迷案追凶 蛇骨阴香 逆天双宝:神医娘亲又掉马了
经典收藏 穿越三国当刘备 摄政大明 全服通缉 熢火之下 我是刘坚 风云1200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临轩放黜鹤冲天 步步惊唐 三国:赵云是我弟 风雨大明之铁血战歌 明末:边军不退 三国: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封地1秒涨1兵,女帝跪求别造反 大炎极品九皇子 穿越隋唐成为李世民的怪盗王大虾 大明流匪 晋末风云录 大唐之楚王之治 庶途
最近更新 水煮大明 水浒:刘华强魂穿林冲 大魏第一武卒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叛海征途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 开局穿越寡妇村 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带着基地闯三国 寒门书童:高中状元,你们卖我妹妹? 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神话版三国 充军之奴,砍到一字并肩王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三国:乱世第一枭雄
三国:帝略山河 唐纛 - 三国:帝略山河txt下载 - 三国:帝略山河最新章节 - 三国:帝略山河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