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首页 >> 大唐储君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乘坐热气球去三国 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 完颜阿骨打传 皇极降世 逍遥王盛世大唐我说了算 津川家的野望 天青之道法自然 重生世子,洞房告白甜美娇妻 三国:谋圣之后,我帮刘备拿天下 天灾人祸流放路,满门忠烈有我护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 大唐储君全文阅读 - 大唐储君txt下载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75章 瓷窑西开 青白映恒河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窑火西连恒河源,青瓷白瓷映梵。纹融唐梵千般意,一器能传万里缘。”恒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三座龙窑正吞吐着浓烟,窑工们赤着臂膀,将刚出窑的青瓷碗捧出,碗沿的莲花纹在夕阳下泛着莹润的光泽——这不是江南越窑的珍品,而是大唐工匠在竺州亲手烧制的“梵唐瓷”。当青白瓷光映照在恒河水面,连河水都染上了几分东方的温润,仿佛在诉一段跨越万里的技艺奇缘。

这一切始于李承乾的一道诏令。当年那陵提婆王在奏折中提及“竺百姓皆爱唐瓷,然路途遥远,破损者十之三四”,恳请大唐派遣工匠赴竺州,就地烧制瓷器。李承乾阅后,命工部从邢窑、越窑挑选五名顶尖工匠,携带瓷土标本、釉料秘方与窑炉图纸,随使团西校临行前,工部尚书特意嘱咐:“勿拘于唐式,需观竺水土,融其纹饰,方为长久之计。”

工匠们抵达曲女城后,首要之事便是寻找合适的瓷土。领头的老窑工周明带着徒弟们沿恒河勘探,终于在下游发现一片优质高岭土,质地虽不及邢窑的细腻,却带着独特的温润福“这般好土,烧白瓷定显圣洁,烧青瓷更添翠色。”周明捧着土样,对前来探望的那陵提婆王笑道,“只需配些唐地的釉料秘方,定能烧出不逊于长安的瓷器。”

那陵提婆王当即划拨土地,在恒河畔建起瓷窑。窑炉仿照邢窑的“龙窑”样式,却根据竺多雨的气候,加高了烟囱;拉坯的转盘则结合帘地的“象力驱动”装置,省力又高效。开工那日,周明率工匠邪祭窑礼”,既供奉了大唐的“窑神”,又请竺僧侣诵经祈福,引得百姓围观称奇:“这是要让唐神与梵神共护窑火啊!”

首批试烧的瓷器,是模仿邢窑风格的白瓷佛龛。周明特意请竺工匠在龛壁刻上梵文“嗡嘛呢叭咪吽”,字体古朴,与唐式的缠枝纹相映成趣。开窑时,当那尊洁白如玉的佛龛露出真容,连见惯珍宝的婆罗门贵族都惊叹:“比雪山的白玉更净,比恒河的月光更柔!”那陵提婆王将佛龛供奉在大唐护国寺,香火缭绕中,白瓷的圣洁与梵文的庄严浑然一体,成了州内百姓争相朝拜的圣物。

初获成功后,工匠们又尝试烧制越窑风格的青瓷。周明发现,竺的钴料比唐地的更显浓艳,便与当地画师合作,在青瓷碗上绘制恒河特有的“千叶莲”——花瓣用唐式的没骨画法,叶脉却用梵文的“种子字”装饰,一碗之中,竟见两国风情。这种“莲纹青瓷碗”很快风靡竺,贵族宴饮时若不用此碗,便觉失了体面;僧侣化缘时捧着它,信众们总会多施些财物。

瓷窑的规模日渐扩大,工匠们又创作出更多融合之作:仿唐式的“凤首壶”,壶身却刻满梵文经咒;竺的“多穆壶”,壶嘴做成唐式的龙首造型;最妙的是一种“唐梵合璧瓶”,瓶口是长安的牡丹纹,瓶腹是恒河的波浪纹,瓶底则刻着“曲女窑制”四个汉字与对应的梵文。周明常对徒弟们:“烧瓷如做人,既要守得住本真,也要容得下异趣。你看这瓷瓶,少了唐的牡丹便失了华贵,缺了梵的波浪便少了灵动。”

瓷器的流通,很快超越了实用层面,成了文化交流的使者。曲女城的商人将青瓷碗运往波斯,利润比贩卖丝绸还高;大唐的丝路商队则带回白瓷佛龛,长安的寺院争相收藏,称“此乃佛缘西传之证”。有次西域使团来访,见那陵提婆王用“唐梵合璧瓶”盛酒,不禁感叹:“观此瓶便知,大唐与竺早已如釉与胎,密不可分。”

那陵提婆王对瓷器的喜爱,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他命人在王宫旁建“瓷苑”,收藏各式梵唐瓷,还常与周明探讨烧瓷技艺。“朕听闻唐瓷赢南青北白’之,”他指着一窑新出的彩瓷,“若将青、白二釉同施一器,会不会更显奇妙?”周明受此启发,尝试“釉下彩”技法,用钴料在白瓷上画竺神话,再罩一层青釉,烧出的瓷器青中带蓝,蓝中透白,如恒河星空般绚烂。

为感谢李承乾的支持,那陵提婆王特意命工匠烧制一对“御赐瓷瓶”。瓶高三尺,通体白瓷,颈饰唐式龙纹,腹绘竺飞,瓶身用金粉刻汉文“可汗抚有四海”,对应梵文“大唐皇帝庇护万邦”,底部落“贞观年制”款。送瓶的使者在长安觐见时,将瓷瓶置于殿中,阳光透过瓶身,竟在地上映出龙凤与莲花交织的光影,引得百官称叹。

李承乾见瓷瓶精美,纹饰寓意深远,龙颜大悦,命将其陈列于秘阁,与当年竺献上的“火珠”并粒“昔日以珠为信,今日以瓷为证,”他对群臣笑道,“珠者,喻两国情谊如星火;瓷者,显文明交融似窑火,需经千锤百炼,方得坚不可摧。”

消息传回竺,瓷窑的工匠们备受鼓舞。周明带着徒弟们烧制出更复杂的“转心瓶”——内瓶绘长安市井,外瓶画曲女城风光,转动时,两城景象交相辉映,仿佛朱雀大街与恒河岸边连成一片。那陵提婆王见后,提笔在瓶底题字:“唐梵一家,水陆同源。”

随着制瓷技艺的普及,竺州涌现出数十座瓷窑,不仅供应本地,更通过海上丝路远销南洋。有艘阿拉伯商船一次便装运千件青瓷,船长在日记中写道:“这些瓷器来自东方的大唐,却带着竺的印记,就像恒河的水,虽流经异域,却始终连着源头。”

数年后,周明年迈归唐,临行前将毕生技艺传给了竺徒弟阿罗憾。阿罗憾不负所望,在恒河畔创烧出“梵青釉”,色泽比越窑的更显深邃,被唐人称为“竺青”,成为长安市场上的珍品。虞世南用“竺青”笔洗练字,曾赋诗赞曰:“恒河瓷色映书窗,墨染唐风韵更长。莫道涯隔万里,一器能连日月光。”

这日,那陵提婆王在瓷苑举办赏瓷宴,席间摆放的餐具,有唐式的盘碗,有竺的壶盏,却都带着彼茨纹饰。他望着窗外恒河上漂过的瓷片(窑工们测试釉色的试片),对身旁的周明徒弟:“你师父曾,瓷器要经烈火焚烧方能成器。两国相交,亦是如此,需经磨合,方得交融。”

暮色中,瓷窑的火光映红了半边,与恒河的粼粼波光相映,如一条连接东西方的光带。周明留在竺的那本《窑火要术》,早已被翻译成梵文,扉页上的那句话愈发清晰:“土不分唐梵,火不择东西,能融者,方为大器。”

是的,当邢窑的白与越窑的青,在恒河畔开出千叶莲;当唐式的造型与梵文的纹饰,在窑火中凝成永恒,这青白相间的瓷器,早已超越了器物本身,成了文明交融的最佳见证。就像那尊“唐梵合璧瓶”,瓶身的每一道釉色,都是两国工匠用心血调和的颜料;每一处纹饰,都是岁月写就的和平诗篇,在恒河与渭水的滋养下,永远闪耀着温润的光芒。

喜欢大唐储君请大家收藏:(m.bpxs.net)大唐储君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虐杀 漫威:我的超能力有点多 壮王 迷案追凶 大周一品败家子 截胡龙傲天男主气运后我修仙贼溜 离婚吧!真当我没你不行? 黑石密码 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 末世求生:这世界有点猛 小白花重生记 开挂后我在推理文里当团宠 盖世巨星 斗罗:成了唐三小师妹后想摆烂 官场孽缘 危险关系,总裁先生好无赖 逆天双宝:神医娘亲又掉马了 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 四合院的土地爷 佛子天
经典收藏 雄起澳洲 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 临轩放黜鹤冲天 三国:赵云是我弟 庶途 红色苏联 束鹿榜 大明:最强锦衣卫,屠戮百官 沈家大小事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宣和轶事 史上第一纨绔 战地雇佣兵 穿越隋唐成为李世民的怪盗王大虾 大清之祸害 浪漫三国行 平凡的明穿日子 我有召唤系统造反不是很正常 全家战死你退婚,我逆势崛起你别哭啊 晋末风云录
最近更新 绥阳 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 好好好再打压我就真造反给你看 虞応王:怨种王爷打工命 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 大明最强外戚! 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 穿越战国我靠杀敌称霸天下 红楼琏二爷 重生梁山王伦,弥补所有遗恨 袁燕 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水煮大明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神话版三国 开局霸占林娘子,我为水浒换新天 北雄 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 大唐储君txt下载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 - 大唐储君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