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在一旁听到他们俩的对话,我脑子里回荡起了鲁迅先生的活语
“我们国家从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
“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耀眼的光辉
这就是中国耸立在世界之巅的脊梁”
想到这里,心中不禁豁然开朗。
“决定要给这些脊梁们一个绽放自己的舞台,
让能够埋头苦干
拼命硬干
为民请命
舍身求法的人有一个广阔的舞台。”
我现在清楚的知道
这就是我然的班底与支持者。
这些脊梁们总有一会聚集到我身后。
这才是最好的手段。”
“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还有那个开创伟大帝国的伟人也曾经过。
“团结大部分人
打击一撮人。”
“这句话就是名言至理!”
“这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利益!
你不会想到
今这个人还是你的朋友。
不知道哪他就会为了某种利益成为你的敌人。
站在你的对立面。
所以不要奢望所有人站在你的身边。
所以团结大部分人,打击部分人
是正确的。
因为某个伟大的人已经向我们证明过了。”
而且我现在有然的优势。
“我现在高坐帝位
君臣名分已定
我随后光明正大行使我手中的权利,
“赏罚分明,公平公正,不偏不移即可。”
“自会有人站到我的身后支持与拥护与我。”
这样我的皇位才做的越来越巩固!”
我这样想道,随后脸上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陛下,为何发笑?
我与石亨二人之间矛盾,的确儿戏了些,让陛下见笑了。”
于谦注意到了我的笑容,赶忙问道。
朱祁钰摇了摇头道,
“不是因此发笑,
“刚刚听你们俩的言语,我想通了一些问题。
情不自禁的高兴。”
我有些高心道。
“备操军和备倭军快要抵达京城了,我想亲自去军营探望,你们觉得如何?”
我随后诉了留他们两人下来的目的的目的。
我现在需要支持者与掌控军权。
坐稳皇位与打赢这场北京保卫战。
而眼前进京的备操军和备倭军就是要争取的对象。
也是我掌控军权的第一步。
于谦不假思索地回应:“臣认为此举极好。
备操、备倭军许久未曾接受王化,陛下亲自莅临,必然大大振奋将士们的士气!”
石亨也毫无异议,低头:“末将赞同。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是兵家之大忌。
陛下为下之主,巡视军营是善举。”
于谦和石亨都不反对,因为大明有每检查操练军马的惯例。
自朱棣起,大明子每都会到军营视察,亲自骑马射箭,在笼络军心同时,也了解自己军队的实况。
然而,从登机开始到正统十四年,整整14年时间朱祁镇从来没有到过京营检查备战情况?
只是让别人代为巡查。
从这时候开始,皇帝的军权开始丢失。
自文皇帝朱棣开始,此后的仁宗昭皇帝朱高炽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两位继任者每日都要去京营巡查。
因为帝位是太宗一脉,从太子一脉抢过来的。
所以军权是太宗一脉的根基。
京营是巩固皇权的最重要根基。
但是自朱祁镇继位起。由于年龄还,被三扬把持朝政。
军权与政权,相继旁落,前期被三扬把持政权与张国公把持军权。
至正统年间起。
文官集团垄断政权,组成乡党,侵蚀军权等等问题。
话语权持续膨胀,正式超过了勋贵集团。
乡党的代表人物就是现在的,内阁首辅陈循。
垄断政权,代表政策是永乐太宗时期。
“升迁考核三年一次改成了九年一次。”
重新更改过来的时候还是朱祁镇亲政以后,
宣德八年进士李贤上奏朱祁镇。
“诏令规定文武大臣的诰敕,需任满九年才能授予。
但是李贤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以九年为期限,
许多官员无法完成任期,或者因为亲人年迈无法等待九年,
因此能够获得诰敕的人不到十分之一二。
这样无法激励官员们努力工作,他建议仍然以三年为期限更为合适。
最后,朱祁镇采纳了他的建议。
李贤随后被提升为吏部考功司郎中,并转任吏部文选司郎郑
责令他修改诰敕。”
军权被侵蚀与丢失。最主要的就是,从太宗永乐、洪熙、宣德三朝皇帝。
每日都要巡查京营,无论风吹雨打。
但是宣德皇帝朱瞻基死的太早,朱祁镇继位的时候年龄只有9岁,不能亲政。
所以巡查京营的任务就落到了太监王振的手里。
所以王振历史上才能称之为明朝四大权臣太监。”
从正统元年到十四年,14年时间里有10年左右的时间军权和政权旁落。
只有亲政之后几年才拿回,应有的权利。
但文官集团不肯放手,处处拉扯后腿。
土木堡之战就是朱祁镇与文官集团夺取权力发起的战争。
只是朱祁镇太过倒霉,被也先俘虏而已。”
“为什么我迫不及待的要于谦石亨两人带我巡查军队?
土木堡之战,勋贵集团。
绝大多数顶梁柱战死。
尤其是勋贵集团领头人三朝元老英国公张辅。
昨日朝会上勋贵们把在土木堡阵亡的名单提交了上来。因为勋贵们都是继承制度。
所以即将到达的备操军和备倭军,因为被于谦掌控,于谦也提交了一份名单。
勋贵们的名单与于谦的名单。两者相加起来,大到超出了需要的将领。
所以两大集团,为撩到利益。
在朝堂上互喷起来,谁也不肯放手。”
勋贵们的名单里面的人选
主要包括驸马都尉焦敬和英国公府的人选,
我一旦批准,将对产生重要支持。
勋戚们作为勋贵和皇亲国戚,掌握了兵权,也就相当于皇帝掌握了兵权。
然而,勋戚们提供的名单主要是新人没有上过战场,缺乏实战经验,
这将是导致军队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如果批准这个名单,
三个月的训练中的备操军和备倭军将士们将不会得到有效的训练,
在瓦刺大军到来之前。
可能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可能会导致大军不稳。
虽然也能指使有经验的将领训练大军。
但是将领们不愿意自己的辛勤付出被勋戚所掠夺。
所以于谦在奏疏中明确指出,如果批准勋戚的名单,
将领们可能没有人愿意打这一场战斗。
可能会导致南迁提议再次发生。
如果批准他的名单,将能够有效地组织军队,击退瓦剌的侵略!!!
喜欢我在明朝当昏君请大家收藏:(m.bpxs.net)我在明朝当昏君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