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作品
5)《山石》
原诗: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释义:
这是一首纪游诗,叙写初夏游山寺时所见所闻的情景。全诗按游踪顺序安排层次,状物写景,设色调光,是诗如画,很像一部引人入胜的优美的游记影片。
先写黄昏到寺。起句写路途,次句写时间,第三、四句写坐看新雨,观赏庭院中的芭蕉、栀子花。接着写黑后,寺僧引观古壁佛画,招待膳宿。
写了寺中所见,再写寺外:“夜深”两句写寺静月冷的幽夜;“明”以下六句写离寺独游,饱赏山间景色,尽享然奇趣。
平明时,雾浓路没,日出后,山红涧碧;松枥森森,流水潺潺。这变幻的气象,勃发的生机,怎不令人心旷神怡!作者身在画中,触景生情。
最后四句写无穷的感叹:人生能如此自在娱乐,何必要整被人制约呢?我们志同道合的几个人呀,怎么才能在此终老一生而不再返回尘世呢?
这里既表明作者不甘受人驱策的倔强性格,又透露了他想消极隐居的思想。
这首诗看来句句都是“直言其事”,其实比、兴手法是很高妙的。如诗以“山石”为题,虽是照惯例取首句二字,也是包含着作者官途多蹇、人世坎坷的感慨。
毛主席指出:“韩愈以文为诗;有些人他完全不知诗,则未免太过。” 所谓“以文为诗”和“奇崛险怪”正是韩愈诗艺术上企图有所革新的表现。
译诗(参考):
山石嶙峋路难行,黄昏时分到寺郑
升堂坐阶雨初停,芭蕉叶大栀子红。
僧言古壁佛画好,借火照看确奇妙。
铺床拂席摆饭菜,粗茶淡饭也能饱。
夜深人静百虫息,明月出岭照入扉。
明独去任意行,高低错落云烟霏,。
山红涧碧彩缤纷,时常可见松十围。
赤足踏过涧中石,水声哗哗风吹衣。
人生如此多快乐,何必拘束受羁绊?
可叹我与知近友,怎能到老不归还!
注释:
1、山石:古代作家的诗题,很多取首句二字,不另作题目。此诗也是如此,不是咏山石。
2、荦(luo落音)确:山石不平的样子。 微:细,狭窄。
3、栀子:亦作支子,植物名。这里指栀子的花,俗称“黄栀花”,花好则瓣肥厚,故栀子肥。
4、稀:依稀、模糊;亦可作“稀罕”解。
5、置:准备。 羹(geng庚音)饭:指饭菜。
6、疏粝:即糙米。
7、百虫绝:各种虫子都停止了鸣叫
8、扉:门户。
9、去:离去。 无道路:是任意走去,不择路径。
10、出入:指出入山谷。 穷烟霏:穿过山中云雾。 穷:历尽。
11、山红涧碧:写初晴雾消,阳光普照的五彩缤纷的山色。又解,红,代替花;碧,代替水。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法。
12、枥:一作“栎”,互通,树名。 围:古代圆周计量单位。 十围:是形容树身很粗大。
13、蹋(ta榻音):踏。
14、局束:同“局促”,不自在的意思。 靰(ji基音):马络头,这里用如动词。 为人靰:指被人牵制,管束。意指幕僚生活。
15、嗟哉:叹息,感叹。 吾党、二三子:都出自《论语》。《公冶长》:“归与!归与!吾党之子狂简。” 《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等。这里似对同游的人。
16、安得:怎么能够。 归:即用“归与”之意,指归隐。
喜欢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请大家收藏:(m.bpxs.net)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