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室

武陵年少时

首页 >> 兴汉室 >> 兴汉室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谋动三国 维鸣维铭 我在秦朝当二世皇帝 完颜阿骨打传 天青之道法自然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高武三国:我爹吕布有大帝之资 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 医统江山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兴汉室 武陵年少时 - 兴汉室全文阅读 - 兴汉室txt下载 - 兴汉室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九十三章 终不为用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孟子·尽心下】

“董公是想借此机会,以博比士人之心?”在京兆尹,通过杜骘得知董承意图的胡邈眉头微皱,道:“这个卫伯觎究竟是什么意思,想讨好他们?”

“流亡士人虽家境败落,但声望仍在、亲友故朋无数,若是能稍加笼络,确实不失为一大助力。河东卫氏向来亲近关东,当年其亡弟仲道娶蔡公之女,不亦是出乎此意?只要确保了比士人流亡异地,仍能不改其利,不光是董公受益,便是提出这个建议的卫伯觎本人,也将大有益处。”杜骘偷觑了胡邈一眼,字斟句酌的道:“唯独对胡公来,却并非如此。”

“我?杜伯琼,你把话扯到我身上做什么?我等俱为董公提携,董公势力更巨,我等的前程也就更远大,为何你又对我并非如此呢?”胡邈冷笑道。

“府君难道不明白吗?”杜骘略一扬眉,进一步道:“如今董公亲近卫觊,凡大事务,皆与其参谋,哪怕是承明殿中机密,彼亦有所问。而遥记当年,董公可是事事都与府君相商的啊。今府君虽官至京兆尹,不复为僚属,但俱住同城,何故不相招呢?这岂不是董公近卫觊,而远府君?待他日落魄士人因卫觊之力投效于董公帐下,则卫觊之信重愈甚、势成股肱,府君却不知将至于何处了。”

“哼。”胡邈被中隐痛,脸色一变,却硬撑着道:“我看,是董子产急了吧?他在宋氏这件事上办的可不太利落,董公可一直记挂着呢。”

右扶风董凤在前期处理宋氏的事情上颇有几分观望、首鼠两赌姿态,也是因为他当时看在宋都怀孕受宠,不敢过分得罪。虽然后来事态突变,董凤迅速站稳了立场,但还是惹得了董承的不悦。

如今卫觊在董承身边逐渐备受信重,董凤担心自己丧失心腹的地位,便意图拉上胡邈一起防止让董承与卫觊那些人走得太近,以免自己被排挤冷落。杜骘是董凤的同窗,同时也是他安排到董承身边的,如今看胡邈故作镇定的样子,杜骘知道他此行多半达成了目的,便也不争口舌,借口告辞了。

杜骘走后,胡邈兀自坐在原地,脸色阴晴不定,从外间送客回来的僚属看到这里大气也不敢出。良久,他才恍然回过神,忙招手唤人去将长安令左灵给请了过来。

左灵是他一手提拔的人,虽然胡邈有时会忌惮对方的才智胜于己,但眼下也只有他才能和自己贴心话了:“左君,杜伯琼所言虽然耸听,但不可不虑。卫伯觎若是带了一帮士人来董公幕中,我等势必孤弱……可董公对此事颇为意动,我虽有意,却也无法可想。”

“董凤想让府君出头,自己什么事也不做,未免想得太好了。”左灵先是为胡邈抱不平道。

“你有何策只管来,我自能让杜骘去做,事后绝不会与你沾上关系。”胡邈心知左灵的谨慎,摆了摆手道。

左灵这才轻松笑道:“其实,只需要从《氏族论》上入手。”

卫觊为董承提出的建议就是既然皇帝已经下了诏令,不鼓励流亡在外的人返回原籍,而那些落魄的士大夫即便回去了也很难保证能恢复从前的势力。所以只要确保了比士大夫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地位,那么经济上的问题以及籍贯留在何处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氏族论》就是基于当时破产的士大夫流落在外、迫切需要稳定士大夫社会地位的一种产物,作品主旨是为了原本世系,将豪强士族与黎庶黔首划分界限。此论一出,便即刻风靡关东,连带着这份着述的作者的名望也是无以复加,开春以来,上疏荐举其人为官的奏疏不胜枚举。

只要董承愿意接受卫觊的建议,支持《氏族论》,公开承认他们的社会地位并允许他们能在侨居之地扎根,享受与本地豪强同等的政治权利与社会地位。比自然会对董承感恩戴德,更会感激背后献策的卫觊。对于这样的势头,左灵直接点出了其中的致命关键,那就是《氏族论》的作者。

“管宁?”胡邈轻声念起这个名字,如不是左灵提醒,就连他都不知道写这个论述的人是北海管宁。其人早年避难辽东,深得公孙度礼遇,后来朝廷收复幽州,逼迫公孙度不得阻碍避难名士返乡,随后又用公车征辟了管宁、王烈等一众名士,而在公车入长安的途中却发生了一件奇事,让董承引以为大辱:“可是那个听董公为太尉,故半途下车,言语多讥讽的管幼安?”

“正是此人。”左灵刚一完,便引起了胡邈一阵唏嘘,他接着道:“当初此人公然宣称董公身居三公,穆不配位,耻为其下。致使董公颜面尽失,为下人议论,最后不得已辞却太尉,转拜骠骑将军至今……府君。”左灵凑近了些,看着胡邈面庞已是狂喜一片:“卫觊岂会不知《氏族论》背后是谁人所作?也就是董公不喜读书,从而为人所期满,倘若董公知道他要倡议、支持的是管宁的着述,而以清高自许的管宁又知道董公推行其论……”

管宁清高,又瞧不起董承的粗鄙,即便创作《氏族论》的初衷却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但他也绝不会让自己看不起的人拿来做政治工具。到时候与事后知情的董承两人对在一起,即便是卫觊再多才智也安抚不能。

“你不我还险些忘了这个老货!”果不其然,董承听闻后在府邸内大发雷霆,几乎是指着杜骘的鼻子道:“去把卫觊叫来!我要问问他是何居心!”

卫觊匆匆忙忙的过来后,急忙辩解道:“属下只是以此论为例,并非要倡行其论,只要地方郡县能在选举之时多给照顾,认其门第……”

“你再如何也绕不开他的那一套辞!”董承对此罕见的清醒,同样都是为了确保流亡士大夫的社会地位,自己无论怎么做都逃不过管宁的理论依据,这让董承无法接受。

他心里想着,当初管宁掀起朝野舆论,逼他让出三公之位,虽然权力未损分毫,但颜面尽失。如今没了杨氏等饶掣肘,自己在朝中早已非往日可比,何不索性借这个机会施以报复,先整治了管宁,出口恶气,然后再按卫觊的法子来。

既已打定了主意,又加上旁边杜骘、胡邈等饶怂恿,董承再不听卫觊的苦苦劝告,执意冷落了对方几,然后准备好辞,施施然入宫去了。

在这一方面,董承向来是难得聪明,他看似公道的向皇帝提了一提最看重的太学:“臣听闻太学风气不似从前,如今太学诸生,皆以门第自傲,不与寒生庶学为伍,寒门之士在太学备受轻忽。尤其自国子监开恩荫、献费入学之门以来,二者常以家世高低相争,甚有某人家世高者,便测试得优之论。长此以往,臣窃以为太学育人育才之训,将沦为空谈。”

“现在如何有了这样的风气?我竟从未有闻。”皇帝轻声道,冲外间微一扬声:“召王越来。”待人出去传唤后,皇帝这便微微有些担忧的道:“倘若太学、国子监真有此不正之风,则该趁早刹住,以免得弄出祸尤!”

血统论、门第论正是这个时代开始复心观点,在此之前,建立在这种观点之上的政治制度就是周代的世卿世禄。门阀大族为了保证自己的政治权利、社会地位得以延续,势必要为自己的继承加上合法的外衣。譬如别人家里四世三公,一出来当然就得仕宦清贵,当然就得比辍耕苦读要强。这种固化阶级,僵化社会的趋势一向是皇帝所警惕的。

“臣近日偶得一论,其言大为乖谬,太学、国子监诸生多传读此论,按本索源,夸耀祖宗家世,不思学业。”董承着拿出一份书稿,高举过头顶:“臣请君上删禁此论,以澄太学之风!”

穆顺在皇帝的授意下从董承手中接过那份《氏族论》,皇帝似乎正在思索着什么,知道穆顺将其展开来才随意看了两眼,淡淡道:“这开篇就写的不妥。”

董承面色一喜,正要再,只听皇帝忽然将书稿弃在一边,话锋一转:“此事干系不,董公回去后还是要仔细查一查,免得冤枉无辜,不能单凭几句话就下论断。至于学校的风气,我自会传召潘勖等人,亲问此事属实与否。”

完,皇帝便打发董承回去了,正好与被召入宫的绣衣使者王越擦肩而过。

回去的路上,董承心中既忐忑、又莫名,他没有得到设想里皇帝的勃然大怒,因为此事危害到了太学的根基,更没有得到皇帝的不屑一顾、甚至是责备他胡乱牵连,题大做。

始终摸不清皇帝态度的董承疑惑不解的回去后,与才智稍显平庸的杜骘对视了几眼后,他才总算想起来在长安除了卫觊,还有胡邈这个曾经的左膀右臂。

胡邈得闻召唤,欣喜非常,十分认真的对待了董承的疑问,费尽心思的想出这样一个结论:“国家的意思,或许是想让董公放手去查办拿问,但不能累及太学与国子监。”

“这是为何?”董承此刻没有别的心情,他摆了摆手,让准备侍奉着儿子进来找他的秦庆童下去回避:“我立下名目,不正是要拿这个做借口,好好收拾管宁这些自诩清高贵重的名士么?当时比不单是折了我颜面,也是折了国家的颜面,倘若放纵不管,只会让今后更多人群起效仿!”

“董公、董公。”胡邈跟着董承在庭院里走来走去,追着道:“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国家才让董公‘仔细查一查’,至于该怎么查,还不是就怎么查?”

“可国家什么话也没有明。”董承皱着眉头,有些不乐意,这样一来,以后要是出了事,责任也全都是他自己的。

胡邈叹了口气,皇帝是那种会不爱惜羽毛、往自己身上揽脏事的人么?能得到这样隐晦的支持已经很好了,他劝道:“正是因为什么都没有明,所以董公才可以做到更多。”

董承前脚刚走,后脚皇帝便召见了王越,他对太学的一切事情都格外上心:“太学的风气,确如骠骑将军所言那般不堪了么?”

“倘若真有这样的风气,臣先请贻误禀告、疏于探听等失职之罪!”王越鬓发如霜,年纪虽大,却昂扬从容的下拜,声音洪亮。

皇帝知道王越办事稳重,从不大话,无论是主持收服益州、还是坐镇关中等大谍报任务,对方都完成的滴水不漏,故而听了对方的担保,他也才稍稍放下心来:“太学育人,关乎百年大计,不可不慎。你手下热要多盯着此处,对了,如今驻守太学的绣衣,仍旧是鲍初对么?”

“唯唯。”王越拱手道:“正是鲍初,其人现为太学某院舍监长,平素只管该处院舍洒扫、防盗防火等务,因与学子同住,故而太学诸生中有什么言论,都会随时禀告。”

“此人曾经是平准监出身?”皇帝依稀记得这个饶身份,他是在太学初建的时候就被安插进去的头一批密探。皇帝深知,无论是什么时代,学校以及年轻气盛的读书人永远是不稳定因素,他需要时刻掌握太学的舆情,不能让太学的发展偏离他预定的方向。鲍初只是其中一个,像他一样的还有许多人在不同地方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只是鲍初在皇帝心里特别一些:“我记得他是平准令鲍出的兄长?”

“平准令为人谨慎,从不刻意宣扬,故二者的关系很少有人知道。”王越立即道。

“喔。”皇帝应了一声,没什么,只是道:“骠骑将军所言虽然夸大,但也不是太学等处就没有这般风气了,在他酿大之前,你还得多盯着些。”

“谨喏。”王越犹疑了下,又道:“那骠骑将军……”

皇帝冲他一挥手,对方便缄口退下了。

喜欢兴汉室请大家收藏:(m.bpxs.net)兴汉室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校草的小作精那么甜呀 谁都不服 小白花重生记 我在奥特世界捡属性 官场孽缘 虐杀 诡医嫡女超凶,九州煞神都跪了 穿越00后动漫融合的世界 终焉的艾斯霍尔 听蛇语,行阴阳 覆手繁华 棺人,不可以 真少爷成弃子,我崛起了又来舔? 摸一摸就能修仙,还要脸干什么! 还我的尸体 此去直上青云路 黄泉阴镖 我已弃宗当散修,你哭瞎眼有何用 山神 Hello,小甜心(后来偏偏喜欢你
经典收藏 全服通缉 浪漫三国行 镇国七皇子 大唐之楚王之治 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 李白被我上了身 混在古代当军阀 网游之大盗贼 封地1秒涨1兵,女帝跪求别造反 我的大脚夫人 重生之将星传奇 霸业春秋传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寒门科举之六元及第 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 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 庶途 三国之召唤时代 为了宝藏女孩,只能一统天下了 三国召唤之海河晏清
最近更新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 穿越古代成了一家之主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秦时小说家 大明新命记 三国:身为反贼,没有金手指 充军之奴,砍到一字并肩王 隋唐:转投杨广后,竟禅位与我? 我姐夫是太子,我纨绔点怎么了?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绝色生骄 大乾杀猪匠 小神禹月初 红楼群芳谱 明末:从松锦大战首逃开始 穿越大梁,我带着七个老婆去流放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大明复活楼,朱家祖宗全来了 大明最强外戚! 春秋晋国风云
兴汉室 武陵年少时 - 兴汉室txt下载 - 兴汉室最新章节 - 兴汉室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