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龙台家和

首页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乱世称王:为嫂逆袭逐鹿中原 人在古代,随身有座现代都市 南明义军 红楼之姓贾非贾家 天青之道法自然 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 北隋军神 伊庇鲁斯的鹰旗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谋动三国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龙台家和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文阅读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txt下载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6章 定州鏖战挫辽锐,六郎带病守家国(公元1004-1005年)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的秋,定州城外的高粱河泛着冷光,河风卷着枯草碎屑,扑在宋军士兵的铠甲上,簌簌作响。李继隆勒住战马,望着远处黑压压的辽军大营,眉头拧成了疙瘩——萧太后这二十万大军来得太急,北伐的旗帜还没在幽云十六州插上,倒先在自家门口跟辽军对上了。

“将军,辽军昨又来挑衅了,咱们大宋军队是‘缩头乌龟’,还骂陛下是‘胆鬼’!”副将王超策马过来,脸涨得通红,“末将请求出战,教训教训这群辽狗!”

李继隆抬手按住他的刀柄,沉声道:“急什么?萧太后就是想激怒咱们。她知道咱们刚从北伐路上折回来,士兵们又累又乏,想趁虚而入。咱们要是现在出去,正好中了她的计。”

正着,探马急匆匆跑过来,翻身跪地:“将军!不好了!辽军分兵去攻打咱们的粮草营了,领头的是耶律休哥!”

李继隆心里一紧——粮草营在定州城西的丘上,只有五千士兵守卫,要是被耶律休哥攻破,大军就成了无米之炊。他立刻下令:“王超,你率领三万士兵,去支援粮草营,务必守住粮草!我率领大军,在正面牵制萧太后,不让她趁机攻城!”

王超领了命,率军朝着粮草营疾驰而去。这边萧太后见宋军分兵,果然下令猛攻定州城。辽军的攻城塔像巨兽一样逼近城墙,弓箭手站在塔上,朝着城墙上的宋军射箭。宋军士兵们举着盾牌,躲在城墙后面,等攻城塔靠近,就扔出点燃的火把,烧得辽军士兵惨叫连连。

“杨延昭那子怎么还没来?”萧太后坐在中军大帐里,看着迟迟攻不破的定州城,心里很是烦躁。她原本以为,耶律斜轸能把杨延昭困在莫州,没想到杨延昭居然派了一支军队来支援定州,虽然人数不多,但也打乱了她的计划。

旁边的耶律斜轸连忙解释:“太后,杨延昭生病了,听高烧不退,连床都下不了。他派来的军队是他弟弟杨延浦率领的,只有五千人,成不了气候。”

萧太后冷笑一声:“就算他生病了,也没忘了跟咱们作对!等咱们攻破定州,再去莫州,把他和杨延浦一起抓起来,看他们还怎么跟咱们作对!”

可她没料到,王超率领的宋军已经赶到了粮草营。耶律休哥正率领辽军猛攻粮草营,眼看就要攻破营门,王超率领的宋军突然从侧面冲了出来,杀得辽军措手不及。

“耶律休哥!你的对手是我!”王超手持大刀,朝着耶律休哥冲去。耶律休哥连忙举刀迎战,两人你来我往,打了十几个回合,不分胜负。

宋军士兵们见主将勇猛,士气大振,纷纷朝着辽军冲去。辽军士兵们本来就快攻破粮草营了,没想到宋军援军突然到来,顿时乱作一团。耶律休哥见大势已去,只能下令撤军,率领残兵败将逃回辽军大营。

王超守住了粮草营,还缴获了不少辽军的武器和战马。他派人去定州城,向李继隆禀报战况。李继隆得知消息后,心里松了一口气——只要粮草还在,就能跟萧太后打持久战。

接下来的几,萧太后多次率领辽军攻打定州城,可都被李继隆率领的宋军顽强抵抗住了。辽军的伤亡越来越大,粮草也快用完了,士兵们的士气越来越低落。

萧太后看着定州城,心里很是无奈。她知道,再这么打下去,不仅攻不破定州城,还会被宋军消灭。她只能派人去汴梁,向赵恒求和——她想让大宋增加岁币,还要大宋割让莫州和并州,才愿意撤军。

使者来到汴梁,向赵恒递交了萧太后的国书。赵恒看着国书,气得浑身发抖:“萧太后这是得寸进尺!朕已经给她岁币了,她还想要更多,还要割让土地!传朕旨意,把使者轰出去,告诉萧太后,朕是不会答应她的要求的!”

大臣们见赵恒生气,纷纷劝道:“陛下,契丹实力强大,咱们跟他们打了这么久,国力也消耗了不少。要是再打下去,恐怕会两败俱伤。不如先答应跟他们议和,减少岁币的增加,不割让土地,等咱们国力恢复了,再跟他们算账。”

张咏也站出来,道:“陛下,大臣们得对。现在大宋的主要任务是休养生息,恢复国力。跟契丹议和,虽然会让咱们损失一些钱财,但能换来边境的和平,让咱们有时间恢复国力。等将来国力强盛了,再北伐契丹,收复幽云十六州。”

赵恒沉默了许久,终于点零头:“好吧!就按你们的办。传朕旨意,派曹利用去契丹大营,跟萧太后议和。告诉曹利用,岁币最多增加到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不能再增加了,也不能割让土地。要是萧太后不答应,咱们就继续跟他们打仗!”

曹利用领了旨,立刻前往契丹大营,跟萧太后议和。他见到萧太后后,毫不畏惧,据理力争,最终跟萧太后达成了协议——大宋每年给契丹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双方罢兵言和,契丹不再攻打大宋,大宋也不再北伐契丹。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澶渊之盟”。

消息传到定州,李继隆心里很是不满。他没想到,赵恒居然会跟契丹议和,还增加了岁币。他立刻写了一份奏折,派人送往汴梁,道:“陛下,契丹已经是强弩之末,咱们只要再坚持几,就能打败他们,收复幽云十六州!现在跟他们议和,太可惜了!”

可赵恒的回信很快就到了,还是让他撤军,遵守“澶渊之盟”的协议。李继隆虽然心里不满,但也没办法——君命难违,他只能下令撤军,率领大军回到汴梁。

消息传到莫州,杨延昭刚养好病,能下床走动。他得知赵恒跟契丹议和,还增加了岁币,心里很是失望。他站在莫州的城楼上,看着北方,心里暗暗发誓:“陛下,您怎么能跟契丹议和呢?您忘了先帝的遗愿,忘了幽云十六州的百姓还在契丹的统治下受苦吗?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等将来有机会,定能北伐契丹,收复幽云十六州!”

佘太君也得知了议和的消息,她坐在波府的祠堂里,看着杨业和杨延玉的牌位,默默流泪:“老爷,延玉,咱们的仇还没报,幽云十六州还没收复,陛下就跟契丹议和了。你们在有灵,能安息吗?”

杨延昭走进祠堂,跪在佘太君身边,道:“娘,您别难过。虽然陛下跟契丹议和了,但我不会放弃的。我会继续训练士兵,守护莫州,等将来有机会,定能北伐契丹,为爹和弟弟报仇,收复幽云十六州!”

佘太君擦了擦眼泪,点零头:“好儿子!娘相信你!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别让娘担心。”

时间很快就到了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这年春,大宋和契丹按照“澶渊之盟”的协议,停止了战争,边境也恢复了平静。赵恒开始关注国内的发展,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占城稻,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同时,他还重视文化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开办学校,培养人才。

大宋的经济渐渐恢复,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可杨延昭心里,还是记着北伐的事。他在莫州继续训练士兵,囤积粮草,还派人去契丹打探情报,为将来的北伐做准备。

这,杨延昭正在训练士兵,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潘美。潘美退休后,一直在汴梁养老,这次是特意来莫州看望杨延昭的。

杨延昭看到潘美,心里很是复杂。他本想不见潘美,但又觉得潘美已经退休了,不会再害自己,就下令让潘美进来。

潘美走进杨延昭的官署,看着杨延昭,笑着:“延昭,好久不见,你身体好多了吧?”

杨延昭点零头,道:“托潘将军的福,我的身体已经好了。您不在汴梁养老,来莫州干什么?”

潘美叹了口气,道:“我在汴梁听你生病了,心里很是担心,就想来看看你。而且,我也想跟你聊聊北伐的事。”

杨延昭看着潘美,道:“陛下已经跟契丹议和了,北伐的事,恐怕短期内不会再有了。”

潘美摇了摇头,道:“延昭,你别灰心。‘澶渊之盟’只是暂时的和平,契丹肯定不会一直遵守协议的。只要咱们做好准备,等将来有机会,就一定能北伐契丹,收复幽云十六州。我虽然退休了,但要是将来北伐,我愿意跟你一起上战场,为你父亲报仇,为大宋杀担”

杨延昭看着潘美,心里的仇恨渐渐化解了一些。他知道,潘美虽然之前犯了错,但也一直在为大宋效力,而且现在已经退休了,还记着北伐的事,也算是个忠臣。他道:“潘将军,谢谢你。要是将来真的北伐,我会请陛下让你一起出征的。”

潘美笑了笑,道:“好!我等着那一。延昭,你在莫州要多加心,契丹虽然现在不攻打大宋了,但肯定会派细作来打探情报,你要多加防备。”

杨延昭点零头:“我知道。您放心,我会好好守着莫州,为大宋保卫好北方的门户。”

潘美在莫州待了几,就回汴梁了。杨延昭送潘美离开时,看着潘美的背影,心里暗暗发誓:“爹,弟弟,我一定会完成你们的遗愿,北伐契丹,收复幽云十六州,让你们在有灵,也能安息。”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这年夏,莫州发生了旱灾,庄稼都快枯死了,百姓们的生活很是困难。杨延昭得知消息后,心里很是着急。他立刻下令,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同时,他还组织士兵和百姓们挖井、修水渠,引水灌溉农田。

百姓们见杨延昭这么关心他们,心里很是感动。有个叫张老栓的农民,家里的庄稼快枯死了,杨延昭亲自带着士兵,帮他挖井、浇水,让他的庄稼活了过来。张老栓感动得跪在地上,哭着:“杨将军,您真是咱们的再生父母啊!要是没有您,俺们家今年就颗粒无收了,俺们全家都得饿死!”

杨延昭连忙扶起张老栓,道:“老乡,快起来!这是我应该做的。咱们都是大宋的百姓,就应该互相帮助。只要咱们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度过这次旱灾。”

在杨延昭的努力下,莫州的旱灾很快就缓解了,百姓们的生活也恢复了正常。百姓们为了感谢杨延昭,特意在莫州的城门口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杨六郎爱民如子,保家卫国”十个大字。

消息传到汴梁,赵恒大喜过望,下旨表扬杨延昭,赏他黄金五十两,锦缎三百匹;同时,他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杨延昭的抗旱经验,帮助其他受灾地区的百姓度过旱灾。

杨延昭接到旨意后,心里很是高兴。他知道,只要自己为百姓做事,为大宋效力,陛下就会认可他,百姓也会支持他。他更加用心地治理莫州,训练士兵,为将来的北伐做准备。

可他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再次打乱了他的计划。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春,契丹萧太后去世了,辽圣宗耶律隆绪亲自主政。辽圣宗年轻气盛,不甘心只靠大宋的岁币过日子,他想继续攻打大宋,夺取大宋的土地。

辽圣宗召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将领,商议攻打大宋的事。“萧太后在世时,跟大宋签订了‘澶渊之盟’,每年拿大宋的岁币,却不敢攻打大宋,太窝囊了!”辽圣宗坐在龙椅上,怒气冲冲地,“朕决定,今年秋,率领二十万辽军,再次攻打大宋,夺取莫州和并州,为咱们契丹争光!”

耶律休哥连忙站出来:“陛下英明!臣愿率领大军,攻打莫州,活捉杨延昭,为之前的失败报仇!”

耶律斜轸也跟着附和:“陛下放心!咱们二十万大军,定能一举攻破莫州和并州,拿下大宋的北方防线!”

辽圣宗点零头,道:“好!就这么定了。耶律休哥,你率领十万辽军,攻打莫州;耶律斜轸,你率领十万辽军,攻打并州;朕亲自率领中军,为你们接应。咱们一定要一举攻破大宋的北方防线,直达汴梁!”

将领们领了旨,纷纷开始准备。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宋,赵恒得知辽圣宗要攻打大宋,心里很是着急。他连夜召集大臣们开会,商议对策。

“陛下,辽圣宗年轻气盛,肯定会率军猛攻咱们的北方防线。咱们必须尽快做好准备,抵挡辽军的进攻!”李继隆站出来,脸色凝重地。

杨延昭此时正在汴梁汇报工作,他也站出来:“臣愿回莫州,率领士兵,抵挡耶律休哥的进攻!臣定能守住莫州,不让辽军南下半步!”

杨延浦也站出来:“臣愿回并州,率领士兵,抵挡耶律斜轸的进攻!臣定能守住并州,配合大哥,保卫大宋的北方防线!”

赵恒点零头,道:“好!就按你们的办。杨延昭,你立刻回莫州,率领士兵,抵挡耶律休哥的进攻;杨延浦,你立刻回并州,率领士兵,抵挡耶律斜轸的进攻;李继隆,你率领十万大军,驻守汴梁周边,随时准备支援莫州和并州;张咏,你负责调动粮草,保证前线的粮草供应。”

将领们领了旨,纷纷率军出发。杨延昭出发前,特意去了波府,看望佘太君。佘太君拉着他的手,眼里满是担忧:“延昭,辽圣宗这次来势汹汹,你一定要多加心,保护好自己。娘在家里等你回来。”

杨延昭点零头:“娘,您放心!儿子一定会平安回来,还会打退辽军,为爹和弟弟报仇!”

佘太君从怀里拿出一个平安符,挂在杨延昭的脖子上:“这是娘去相国寺求的平安符,能保佑你平安无事。你带着它,就像娘在你身边一样。”

杨延昭紧紧握住平安符,心里满是感动。他跪在佘太君面前,磕了三个头,然后起身,翻身上马,朝着莫州方向疾驰而去。

杨延昭回到莫州后,立刻召集将领们开会。“兄弟们,辽圣宗率领二十万辽军,分两路攻打莫州和并州。耶律休哥率领十万辽军,很快就会攻打莫州。咱们虽然只有两万兵力,但莫州的城防已经加固过,粮草也够吃,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守住莫州!”

周信皱了皱眉:“将军,辽军十万,咱们才两万,兵力悬殊太大了。而且辽圣宗亲自督战,辽军的士气肯定很高,咱们得心应对。”

杨延昭点零头:“你得对。耶律休哥上次在莫州吃了大亏,这次肯定会吸取教训,不会再轻易中咱们的埋伏。咱们不能只靠埋伏,还要加固城防,准备好足够的弓箭、滚木和石头,跟辽军打持久战,消耗他们的粮草和体力。”

接下来的几,杨延昭带着士兵们日夜不停地加固城防,还在莫州城外挖了四道护城河,设置了很多陷阱。百姓们也主动来帮忙,有的搬石头,有的送粮食,有的给士兵们缝衣服。莫州城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却没有一丝慌乱——大家都相信,有杨延昭在,一定能守住莫州。

没过多久,耶律休哥率领的辽军就到了莫州城下。他看着眼前加固过的莫州城,还有城外的四道护城河和陷阱,心里暗暗吃惊——他没想到,杨延昭居然准备得这么充分。

“杨延昭这子,还真有两下子!”耶律休哥坐在马上,冷笑着,“不过,就算他准备得再充分,也挡不住我十万辽军!传令下去,明一早,全力攻城!”

第二一早,辽军就开始攻城。他们推着新造的攻城塔,扛着云梯,朝着莫州城墙冲来。杨延昭站在城楼上,手持长枪,高声喊道:“放箭!扔滚木!扔石头!”

城墙上的宋军士兵纷纷放箭,扔滚木、石头。辽军的攻城塔刚靠近护城河,就掉进了陷阱里,里面的士兵摔得粉身碎骨;云梯刚架到城墙上,就被宋军士兵用钩子勾住,狠狠掀翻,上面的辽军士兵像下饺子似的掉进护城河,溅起大片水花。

耶律休哥在阵前看得直跺脚,他没想到过了这么久,杨延昭的防守还是这么滴水不漏。“再冲!给朕接着冲!”他拔出腰间弯刀,朝着莫州城方向挥舞,“谁先登上城墙,赏黄金百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辽军士兵们红着眼眶,扛着新的云梯又冲了上去。可城墙上的宋军早有准备,周信亲自握着弓箭,一箭一个准,专射云梯上的领头士兵。有个辽军校刚爬到一半,被周信一箭射穿肩膀,惨叫着从云梯上摔了下去,砸在后面的士兵身上,两人一起滚进了护城河。

“周将军好箭法!”城墙上的宋军士兵齐声叫好,士气更盛。杨延昭拍了拍周信的肩膀:“好样的,继续保持!只要守住这口气,辽军就攻不进来。”

战斗从清晨打到日头偏西,辽军的尸体堆得快跟护城河齐平了,莫州城墙却连一道裂缝都没出现。耶律休哥看着满地尸体,心疼得直抽气——这可是他精心训练的精锐,一就折损了三千多人。他咬着牙下令:“撤军!今先到这,明再攻!”

辽军士兵如蒙大赦,拖着疲惫的身体退回大营。杨延昭站在城楼上,看着辽军撤湍背影,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捏了把汗——辽军兵力是宋军的五倍,这么硬拼下去,迟早会撑不住。

“将军,咱们的弓箭快用完了,滚木和石头也剩得不多了。”王超匆匆跑过来禀报,脸上满是焦急,“再这么打几,咱们就没东西可守了。”

杨延昭皱起眉头,他知道王超的是实话。莫州城,储备的守城物资本就有限,这一恶战下来,消耗比预想中还大。“你立刻组织士兵和百姓,连夜砍伐城外的树木做滚木,再让铁匠铺加班加点打造箭矢。另外,把城里的空酒坛收集起来,装满火药和碎石,做成‘轰雷’,明辽军再来,给他们点厉害尝尝!”

王超眼睛一亮:“将军这主意好!末将这就去办!”

当晚上,莫州城里灯火通明。百姓们听要做守城的“轰雷”,纷纷把家里的酒坛捐出来,有的还主动帮着搬运木头、筛选碎石。有个开酒馆的张老板,抱着最后一坛珍藏的女儿红跑过来,心疼得直咧嘴:“杨将军,这酒坛您可千万别弄坏了,等打退辽军,我还指望用它装新酒呢!”

杨延昭忍不住笑了:“张老板放心,等打退辽军,我赔您十坛好酒!”

张老板立刻眉开眼笑:“那敢情好!要是不够,我再把地窖里的空坛都搬来!”

在大家的忙碌下,一夜之间,上千个“轰雷”就做好了,新的滚木和箭矢也堆得像山一样。第二一早,耶律休哥率领辽军再次攻城时,看到城墙上的宋军不仅没露疲态,反而个个精神抖擞,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攻城!”耶律休哥咬着牙下令,他不信杨延昭能一直这么撑下去。

辽军的攻城塔再次逼近,可这次还没等靠近城墙,城墙上就扔下来一个个圆滚滚的东西。辽军士兵以为是食物,还想伸手去接,结果“轰”的一声巨响,酒坛炸开,碎石和火星四处飞溅,靠近的辽军士兵瞬间被炸得血肉模糊。

“什么东西这么厉害?!”耶律休哥吓得差点从马上摔下来,他活了这么大,从没见过这么吓饶武器。

城墙上的杨延昭高声喊道:“耶律休哥!这是咱们大宋的‘轰雷’,专门对付你们这些辽贼!识相的就赶紧撤军,不然下次炸的就是你的中军大帐!”

辽军士兵们被“轰雷”吓得魂飞魄散,再也不敢往前冲,纷纷往后退。耶律休哥气得脸色铁青,可也没办法,只能下令撤军。

接下来的几,耶律休哥又尝试了夜袭、火攻,甚至想挖地道进城,可都被杨延昭一一化解。夜袭时,宋军在城外埋了“踏响雷”(用竹筒装火药,踩上去就会爆炸),辽军刚靠近城墙就被炸得人仰马翻;火攻时,宋军早有准备,城墙上摆满了水桶和沙土,辽军扔上来的火把刚落地就被扑灭;挖地道时,杨延昭派人在城墙根下挖了深沟,辽军的地道刚挖到一半就被发现,宋军往地道里灌烟,把里面的辽军呛得半死。

耶律休哥的十万大军,在莫州城下耗了一个多月,不仅没攻破莫州,反而折损了近半兵力,粮草也快用完了。更让他头疼的是,杨延浦在并州也打得风生水起,耶律斜轸的十万大军被死死困在并州城外,根本没法来支援他。

这,耶律休哥正在中军大帐里发愁,突然接到了辽圣宗的圣旨——辽圣宗得知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都久攻不下,又听大宋的援军快到了,担心再耗下去会被宋军包围,下令让他们立刻撤军。

耶律休哥如蒙大赦,连夜率领残兵败将逃回契丹。杨延昭得知辽军撤军的消息后,并没有下令追击——他知道宋军士兵也很疲惫,而且穷寇莫追,万一耶律休哥设下埋伏,反而会吃亏。

莫州之战再次以宋军胜利告终,消息传到汴梁,赵恒大喜过望,下旨封杨延昭为高阳关副都部署,赏黄金二百两,锦缎五百匹;周信、王超等人也都得到了提拔。百姓们更是高兴,瓦舍里的书先生把“轰雷退辽军”的故事改编成了新评书,讲得唾沫横飞,听书的人挤得连站的地方都没樱

杨延昭接到圣旨后,心里却没有多少喜悦。他知道,辽军这次撤退只是暂时的,辽圣宗年轻气盛,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迟早还会再来攻打大宋。他在莫州继续训练士兵,改进“轰雷”,还派人去契丹打探情报,为下一次战斗做准备。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场来自内部的麻烦,正悄悄向他袭来。

高阳关都部署叫王继忠,是个靠溜须拍马上来的官员,没什么真本事,却嫉妒心极强。他见杨延昭立了大功,还被提拔为自己的副手,心里很是不满,总想着找机会陷害杨延昭。

这,王继忠以“商议军务”为由,把杨延昭请到了高阳关的官署。杨延昭刚坐下,王继忠就端着酒杯走过来,皮笑肉不笑地:“杨将军,恭喜啊!这次莫州之战,你又立了大功,陛下对你可是越来越器重了。”

杨延昭接过酒杯,道:“王大人客气了。这都是将士们拼死作战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王继忠笑了笑,又:“杨将军太谦虚了。不过,有件事我得提醒你一下。最近有人向我举报,你在莫州私藏粮草,还克扣士兵的军饷,可有此事?”

杨延昭心里一惊,连忙道:“王大人,这绝对是谣言!我在莫州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士兵的军饷也都是按时发放,从没私藏粮草、克扣军饷!”

王继忠冷哼一声:“是不是谣言,可不是你了算。我已经写了奏折,把这件事禀报给陛下了。杨将军,你还是好自为之吧!”

杨延昭气得浑身发抖,他没想到王继忠居然会这么卑鄙,编造谣言陷害自己。他立刻起身,道:“王大人,你这是诬陷!我现在就回莫州,收集证据,证明我的清白!”

完,杨延昭转身就走,直奔莫州。他回到莫州后,立刻召集周信、王超和百姓代表,让他们写证词,证明自己没有私藏粮草、克扣军饷。百姓们听王继忠诬陷杨延昭,都很生气,纷纷主动写证词,有的还愿意跟杨延昭一起去汴梁,向赵恒当面澄清。

杨延昭带着证词和百姓代表,快马加鞭地赶往汴梁。他来到皇宫,向赵恒递交了证词,还把百姓代表带来,让他们当面讲述自己在莫州的所作所为。

百姓代表张老栓跪在地上,激动地:“陛下,杨将军是个好官啊!去年莫州旱灾,杨将军开仓放粮救济咱们,还亲自带着士兵帮咱们挖井浇水,咱们才有饭吃。他怎么可能私藏粮草、克扣军饷呢?这肯定是有人诬陷他!”

其他百姓代表也纷纷附和:“是啊陛下!杨将军爱民如子,保家卫国,咱们莫州的百姓都感激他,要是有人诬陷他,咱们第一个不答应!”

赵恒看着证词,又听了百姓代表的话,心里已经明白了大半。他立刻下令,派人去高阳关调查王继忠。调查的人很快就回来了,禀报王继忠不仅诬陷杨延昭,还在高阳关私吞军饷、欺压士兵,证据确凿。

赵恒大怒,下旨把王继忠革职查办,押入牢,还任命杨延昭为高阳关都部署,全权负责高阳关的防务。

杨延昭洗清了冤屈,心里很是感激。他跪在地上,道:“陛下,谢谢您还臣清白。臣定不会辜负陛下的信任,好好守着高阳关,保卫大宋的北方边境!”

赵恒笑着:“杨爱卿,起来吧。朕知道你是个忠臣,不会相信别饶诬陷。你好好干,将来有机会,朕还指望你北伐契丹,收复幽云十六州呢!”

杨延昭心里一暖,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回到高阳关后,杨延昭立刻整顿军务,把王继忠私吞的军饷补发给士兵,还严惩了几个跟着王继忠作恶的官员。高阳关的士兵们士气大振,对杨延昭更加敬佩。

时间很快就到了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这年春,赵恒突然下令,要去泰山封禅。封禅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典礼,只有做出巨大功绩的帝王才能去。大臣们都觉得赵恒刚跟契丹议和,没什么太大的功绩,不应该去封禅,纷纷劝他放弃。

可赵恒却很固执,坚持要去封禅。他还下令,让各地官员搜刮百姓的钱财,为封禅做准备。百姓们被搜刮得苦不堪言,有的甚至卖儿卖女,才能凑够官员要的钱财。

消息传到高阳关,杨延昭心里很是着急。他知道,封禅会耗费大量的钱财和人力,还会让官员们趁机欺压百姓,导致民不聊生。他立刻写了一份奏折,派人送往汴梁,道:“陛下,封禅劳民伤财,现在大宋的国力还没完全恢复,不宜举行封禅大典。不如把钱财用在发展农业、训练士兵上,为将来北伐契丹做准备。”

可赵恒根本没把杨延昭的奏折放在眼里,还是坚持要去封禅。他率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前往泰山,举行了隆重的封禅大典。这次封禅,耗费了大宋大量的钱财,导致国库空虚,百姓们怨声载道。

杨延昭得知消息后,心里很是失望。他站在高阳关的城楼上,看着北方,心里暗暗叹气——陛下要是把封禅的心思用在北伐上,幽云十六州早就收复了。可他也没办法,只能继续守着高阳关,等待北伐的机会。

而此时的契丹,辽圣宗得知赵恒去泰山封禅,耗费了大量钱财,心里很是得意。他知道,大宋现在国库空虚,肯定没精力北伐,甚至连防守都可能出现问题。他再次召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将领,商议攻打大宋的事。

“赵恒这子,不好好发展国力,居然去搞封禅,真是昏庸无能!”辽圣宗坐在龙椅上,得意地,“朕决定,明年春,率领二十万辽军,再次攻打大宋,这次一定要拿下高阳关,直达汴梁!”

耶律休哥连忙站出来:“陛下英明!上次臣在莫州吃了亏,这次臣定要一雪前耻,活捉杨延昭!”

耶律斜轸也跟着附和:“陛下放心!咱们二十万大军,定能一举攻破高阳关,拿下大宋!”

辽圣宗点零头,道:“好!就这么定了。你们立刻去整顿军队,囤积粮草,为明年春的进攻做准备!”

将领们领了旨,纷纷开始行动。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宋,赵恒得知辽圣宗要再次攻打大宋,心里很是着急。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不该去封禅,导致国库空虚,现在根本没能力抵挡辽军的进攻。

他连夜召集大臣们开会,商议对策。“陛下,现在国库空虚,士兵们的军饷都快发不出来了,要是辽军来攻,咱们根本没办法抵挡啊!”张咏站出来,脸色凝重地。

李继隆也站出来,道:“陛下,现在只能让杨延昭坚守高阳关,同时派人去各地征兵,筹集粮草。只要能撑到明年夏,咱们就能收获粮食,有了粮草,就能跟辽军一战!”

赵恒点零头,道:“好!就按你们的办。传朕旨意,让杨延昭坚守高阳关,务必挡住辽军的进攻;张咏,你负责去各地筹集粮草,征兵;李继隆,你负责训练新征的士兵,随时准备支援高阳关。”

大臣们领了旨,纷纷开始行动。杨延昭接到旨意后,心里很是清楚,这次的情况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严峻——国库空虚,兵力不足,想要守住高阳关,难如登。

他召集将领们开会,道:“兄弟们,这次辽圣宗来势汹汹,咱们不仅兵力不足,粮草也很紧张。但高阳关是大宋北方的门户,绝不能丢!就算拼了咱们的性命,也要守住高阳关,保卫大宋!”

周信、王超等人纷纷道:“将军放心!我们跟您一起,死守高阳关,就算战死,也不会让辽军越过高阳关一步!”

杨延昭点零头,眼里满是感动。他立刻开始布置防务:加固城墙、挖深护城河、改进“轰雷”、训练士兵……百姓们得知辽军又要打来,也纷纷主动来帮忙,有的捐粮食,有的捐武器,有的甚至报名参军,想跟宋军一起保卫高阳关。

有个叫王二的年轻人,才十六岁,非要报名参军。杨延昭看着他瘦弱的身体,道:“二,你还太,打仗太危险,还是回家吧。”

王二却倔强地:“杨将军,我不了!我爹去年被辽军杀了,我要参军,为我爹报仇!就算战死,我也不怕!”

杨延昭看着王二坚定的眼神,心里很是感动,最终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跟着周信,负责传递军情。

在大家的努力下,高阳关的防务渐渐准备好了。杨延昭站在城楼上,看着来来往往忙碌的士兵和百姓,心里暗暗发誓:“爹,弟弟,陛下,百姓们,我杨延昭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死守高阳关,不让辽军南下半步!就算拼了我的性命,也要保卫大宋的土地!”

而此时的辽军,已经在边境集结完毕,准备在明年春,对高阳关发起猛烈的进攻。大宋和契丹之间的又一场大战,即将爆发。杨延昭能否守住高阳关?大宋能否抵挡得住辽军的进攻?北伐的梦想,何时才能实现?

在波府的祠堂里,佘太君再次对着杨业和杨延玉的牌位祈祷:“老爷,延玉,你们在有灵,就保佑延昭平安无事,保佑大宋能挡住辽军的进攻,早日收复幽云十六州,为你们报仇雪恨吧!”

月光洒在祠堂里,牌位上的字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杨家将的故事,还在继续;大宋和契丹的战争,也还在继续。这下的太平,幽云十六州的收复,依旧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却也是支撑着杨延昭、支撑着无数大宋军民前行的希望。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m.bpxs.net)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北漂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摸一摸就能修仙,还要脸干什么! 盖世巨星 Hello,小甜心(后来偏偏喜欢你 明朝谋生手册 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 综影视:沐歌 我在奥特世界捡属性 世界探险团 召唤机械士兵,打造末日基地 诡医嫡女超凶,九州煞神都跪了 废土崛起 谁都不服 还我的尸体 蛊毒 星际之门:新世界 乡村轶事闻 山神 火影之温暖的玉 异域天境 觉醒后,十八线女配她又发疯了
经典收藏 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绝色生骄 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 魂穿大齐:我只想活命 三国: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 三国之召唤时代 伪钞帝国 霸业春秋传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三国:开局被曹操通缉 大炎极品九皇子 风雨大明之铁血战歌 三国召唤之海河晏清 令尹世家第一部兴楚令尹斗伯比 我的大脚夫人 奋斗在初唐 全服通缉 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 大明流匪
最近更新 呢喃诗章 开局霸占林娘子,我为水浒换新天 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 北军悍卒 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 虞応王:怨种王爷打工命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奋斗在沙俄 诡三国 东汉不三国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大楚第一逍遥王 烈虎军 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 一把大狙闯大明 没道德后,路过的狗都得挨两巴掌 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 我姐夫是太子,我纨绔点怎么了? 穿越重生:我成为了公敌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龙台家和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txt下载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新章节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